美文网首页
胡同杂记

胡同杂记

作者: MinyLiu | 来源:发表于2017-06-24 22:05 被阅读0次

胡同——何去何存:似乎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假古镇活跃于我们的视野内,并受到许多渴望偶尔逃离自己的生活而闯入别人生活的“文青‘的青睐。而胡同,作为一种承载着老北京人生活的容器,它又将何去何从?

开发与反开发,已然成为一个已经被今人说烂了但仍未休止的命题。而谈及成功的继承,我们亦总举出故宫淘宝的一些例子。但我想,这是否又是真正的所谓“继承“呢?是弹着几百年前的古琴,还是强迫所有人换上旗袍古装就可以让一些文化苟延残喘?!我们的文化很珍贵,需要我们切实的保护与足够的重视,但它没有那么脆弱——正如胡同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也并不需要通过把所有破败不堪的旧巷封起来·把居住在那里的人圈起来作为旧时代的遗物一般。”真正重要的东西是眼睛看不到的‘,胡同文化更多的留存于北京人的思维之中。也许如今占据北京寸土寸金的高价地皮的更多的是高楼大厦而非胡同,但是事实上,胡同文化并未消失在城市的钢筋铁骨之中:胡同本身代表的是老北京人生活的一种公共空间意识,它不似西方用笆围住自己的花园,而是一种普通百姓在公共生活中达成的,也许初期是妥协,但当数代人生于斯·死于斯历经岁月后,这份最初的妥协慢慢变成了一份和谐。于是,人们在胡同里买卖·理发·洗衣……人们在胡同中演绎着自己的生活,也与他人分享着自己的生活。而直至今天,中国人的这种公共空间意识和群体生活概念并未随着时光的流逝或高速城市化的推进而繁华——北京国贸大厦,城市化和科技化的典范,就是一个有力的例证:它的总工程师在设计这栋摩天大楼时就充分考虑了扎根在北京人思维中的胡同文化,由此出发而安排了许多公用空间。在这里,现代北京人依然分享着他们的生活,依然在不知不觉中推进着胡同文化。而这栋大楼,并不是用胡同的红砖搭建,也并非在每一扇门上都贴满了倒福,但它,就代表了当代的“胡同文化‘。

因此,我想,当我们谈到北京胡同的继承时,我们其实谈到的更多的是胡同的商业开发与否。但事实上,我们并没有权力去要求任何一个今天的北京青年只为满足“文青‘口中的“情怀”而去放弃高楼大厦,一生在胡同中过活,今天的北京新一代理应有他们自己的选择;同样,继承也不只有依附经济价值一种形式或者将文化全部“物化‘,中国文化不是只有传统文化;同样的,传统文化也不需要全部用中国结来粉饰装点才算继承——胡同文化的灵魂不应被禁锢在一片片灰瓦一块块红砖中,继承不单只有一种方式,它是自由的思维,它扎根在每一个北京人的心里。

相关文章

  • 胡同杂记

    胡同——何去何存:似乎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假古镇活跃于我们的视野内,并受到许多渴望偶尔逃离自己的生活而闯入别人生活的“...

  • 【奇幻】胡同深处有微光 ⑴

    文/朴杂 简介/目录 壹:胡同深处 根据《杂记怪谈》记录,在这个世界上存在一条特殊的胡同,它可以随意的和世界上任何...

  • 读《北京胡同记忆》:多看几眼就会爱上的书!

    读书笔记003:多看几眼就会爱上的书! 胡子不瘦/图文 首发于公众号【胡子自然杂记 】有部分删减。 《北京胡同...

  • 夜茫茫

    文|雨晴杂记 夜茫茫空无人 寒冬夜冷飕飕 路上的人少之又少 独自走在熟悉小巷 昏黄暗淡的灯光下 映着胡同低矮红墙 ...

  • 生活杂记—小胡同和院子

    写作的那些灵感真是转瞬即逝,对现在的我来说,很难来驾驭这种灵感。会突然的想到这,又突然的想到那,一个灵感浮现,一个...

  • 2018-12-01

    练车杂记

  • 胡同

    当我走向风中的时候 风便消散地无影无踪 当风吹向我的时候 我却走进了沉默的胡同 透过狭窄的高墙望着逐渐日落的天空 ...

  • 胡同

    一样差的心情, 听着不一样的歌, 所以选择了不一样的路途。 一条墨色的巷子,是我今晚归途。 我从来不怕看不到巷尾灼...

  • 胡同

    奶奶居住的胡同十分狭窄,十分隐蔽,像个迷宫。 胡同宽度一米左右,弯弯曲曲一眼望不到头,拐弯抹角进胡同,进了胡同分路...

  • 胡同

    今天休息,困得眼睛睁不开却舍不得睡觉,想好好看会书。结果还是看着看着睡着了。 结果在梦里梦见奶奶去世的场景,在梦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胡同杂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vxlc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