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勒在《儿童教育心理学》一书中写到:决定行为方向的是我们对事实的看法,而不是事实本身。
郝晓东老师在这一节内容中,通过讲述自己初二时选择转学、以及升高二时选择文科的真实案例详细解读了我们对事实的看法远比事实本身更具有意义。
郝晓东老师在文章的最后总结到:两次选择带来了优异的成绩,而他对于这个成绩的理解和认识,让他摆脱了自卑与沉沦,激活了信心和勇气,带来了光明和希望,增强了兴趣和动力。
那么,我们自己对于事实的理解和认识或者是看法真的如此重要吗?我们的看法难道真的会比事实本身更具有意义?
我的答案是肯定的。而且,正如郝晓东老师一样,我也要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证实这一结论。
从学生到一名教师,我参加过大大小小的考试不计其数。其中获得的分数有多也有少,占据的名次有高也有低。但我却对一个72分的英语成绩铭记于心,可以豪不夸张地说,我今天能成为一名英语老师也和这个分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那个72分是我初中二年级上期的英语学科期中考试成绩。满分120分的试卷,72分仅仅是及格分。但是,这个分数却是当时我所在的班级中最高的分数。是的,你没有看错,我也没有写错。72分的英语成绩是我们班最好的成绩,也就是说我是英语单科第一名。而且,我记得很清楚,我们班那个总分第一的同学英语只考了70分。
在这里,我需要对当时我们班级甚至我们学校的英语状况做一个简单的介绍。我所就读的学校是一个偏远乡镇的初中,而且我们在上初中之前没有接触过任何有关英语的知识,当时学校的英语老师也很缺乏,所以常常是作为一门兼职学科对待。所以那个时候我们学校的英语水平整体都很差。所以,希望72分就能拿到第一名这个事实不会让你大跌眼镜。
是的,72分的确不高,而且仅仅是及格水平。但正是这个72分给了使我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我其实并不差,我也可以做好一件事情甚至比别人做得更好。
这个第一名,是我上学以来考得第一个第一名。要知道,我一直以来可是一个后进生甚至是学困生,常常会因为考试成绩而自卑,对未来没有任何期待,而且我已经打定主意初中毕业就去打工了。
可是你看,我只是稍稍一努力,我的英语成绩居然能考过我们班总分第一名的那个男同学。这无疑给了我莫大的信心:只要我努力,只要我下功夫,我也会成为别人眼中的佼佼者。这正是我对这件事情的看法,而这个看法对我来说意义非凡。
说也奇怪,从此以后我对于英语的学习一直保持着高度的热情。英语成绩也飞快上升,之后的中学阶段英语成绩大都能够达到优秀分数,偶尔也能考个几乎满分的成绩。
后来虽然本科没有进入英语专业,但也没有放弃对英语的学习。大学英语四六级都是高分通过,还考了一个英语口语证书,在毕业那年还拿到了英语教师资格证。所以,现在的我才能站在三尺讲台上给我的学生们上我喜欢的英语课。
更重要的是,也是这个72分,使得我对于我的学业、我的未来开始有了积极的期待和向往:我不再是一个整天迷茫、惧怕学习、逃避现实的差生。而是一个开始相信努力、相信付出,相信天道酬勤的积极上进的好学生。
后来,我还考了很多次第一,但是没有哪次的第一会有那个72分给我的意义更大了。那个72分在我的人生中绝不是一个冰冷的数字,它给我传达了有关人生信仰的成长心经。
是的,和事实本身相比,我们对于事实本身的看法才是最重要的。好的积极的看法,会有正面的行为引导;不好的消极的看法,则会有负面的行为引导。
事实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对于事实本身的看法。所以,你们看,我用自己成长公式所得的结论同郝晓东老师得出的结论是一致的。
一瓶水打翻了,瓶子里只剩下了半瓶水。甲沮丧地叹息道:瓶子里的水流失了一半;而乙却愉快地说:瓶子里的水还有一半!
那么,面对着同样的事实本身,我们要做甲乙中的谁呢?
2021年8月24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