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课标2】梳理课程目标【阅读与鉴赏】

【读课标2】梳理课程目标【阅读与鉴赏】

作者: 青箬笠0 | 来源:发表于2023-03-14 21:54 被阅读0次

    课标中的目标,可以帮助了解一些学习方法。不同阶段目标,可以了解学习过程中哪些是拉下的功课。

   

    第一学段(1~2年级)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

    第二学段(3~4年级)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第三学段(5~6年级)

    1.熟练地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阔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第四学段(7~9年级)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

  (默读、略读、浏览)

    理解品味词句

  第一学段(1~2年级)

    2.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第二学段(3~4年级)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在理解词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第三学段(5~6年级)

  2.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第四学段(7~9年级)

    2.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与他人合作,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理解词句:联系上下文、自己的积累

    理解生词:借助字典、词典、生活积累

    不同标点符号用法,句号问号感叹号不同语气)

  阅读欣赏文学作品

    第一学段(1~2年级)

    3.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他人交流,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第二学段(3~4年级)

    3.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圈点、批注等阅读方法。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乐于与他人讨论交流。

    4.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第三学段(5~6年级)

    3.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4.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复述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第四学段(7~9年级)

    2.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与他人合作,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3.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能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4.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有益的启示。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诗歌学习,这里明确表述,“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从这些表述中,可以看出“想象”是理解诗歌的重要方法。)

  整本书阅读

    第一学段(1~2年级)

    4.尝试阅读整本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他人介绍读过的书。养成爱护图书的喜欢。

    第二学段(3~4年级)

    5.阅读整本书,初步理解主要内容,主动和同学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第三学段(5~6年级)

    6.阅读整本书,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积极向同学推荐并说明理由。

    第四学段(7~9年级)

    7.每学年岳父两三部名著,探索个性化的阅读方法,分享阅读感受,开展专题探究,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感受经典名著的艺术魅力,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积累

  第一学段(1~2年级)

    5.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用量不少于5万字。

    第二学段(3~4年级)

    6.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语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第三学段(5~6年级)

    7.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与情感。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第四学段(7~9年级)

    6.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背诵优秀诗文80篇(段)。

    8.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9.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帮助阅读。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

  其它(非虚构作品)阅读

    第三学段(5~6年级)

    5.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尝试使用多种媒介阅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课标2】梳理课程目标【阅读与鉴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wbkr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