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画家凡·高在世时曾被人们称为“疯子,”他的朋友们也嘲笑他的“画家梦”是异想天开的行为,用各种手段捉弄他,羞辱他,以致他在盛怒之下割下自己的耳朵!然而,他并没有因世人的不理解而放下手中的画笔,放弃对艺术的追求,相反,他更执著地坚持自己的风格,用一支返朴归真的妙笔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艺术财富,他曾说过:“一百年后,人们会认识我的价值的,”今天,他的《向日葵》等作品在世界各地“盛开”,散播着他横溢的才气,而他的作品中最震撼人心的风韵,正是他那不为人理解的痛苦和辛勤的结晶。
生活中我们都渴望理解,寻求理解。渴望在那份令人窒息的孤独中,能有真诚的安慰消融满腹的委屈,渴望在可畏的流言充斥的世界里,能找到一方宁静的空间,渴望在被伤害,在被误会时,能有人来听他们倾诉…
理解,是感情的纽带,是心灵的桥梁。对迷茫者,它是推动航程的风帆;对徘徊者,它是坚定信念的路标。
然而,世界何其广袤,人生何其复杂,若要事事都理解,人人都理解,未免是强求,没有哪两个人在走同样的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里程,两个理想志趣不同的人相遇,理解固然最好,不理解也属正常。
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生活空间和思维方式,只要彼此宽容,那么即便是少了一份理解,你我依然可以微笑着擦肩而过,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风雨兼程。
有的人视“不理解”如洪水猛兽,对之诚惶诚恐,畏避有加,于是乎,终日沉浸在观察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之中,优柔寡断,碌碌无为,不再有自己的生活,更有甚者,终日陷在不被理解的痛苦之中,萎靡消沉,难以自拔,这就近乎是在乞求理解了,实质是在乞求怜悯和同情。
当一次次真心的辩白不能换来信任的目光时,当一回回坦诚的解释反而加深原有的误解时,你是否因此放慢了你前进的脚步、放弃了你执著的追求,?想一想吧,世界之大,我知者尚属廖廖,知我者又能有几何?不是每一种误会都可以解释,不能用辩白去奢求每个人的理解,不能仅靠别人的理解来造就自己,活着不是给别人看的,只要你认定了值得你去走的路,值得你去追求的目标,那就大胆地去追求好了,有人不理解又有什么关系呢?
“不理解”可以作为我们省察自己的借鉴,但不应该成为我们放弃追求的理由,其实,生活是自己的事,总需要有一点原则性,有一点心理定力,知人者谓之智,自知者谓之明,而那些信念坚定到不为外界力量所左右的人,则谓之强,遍观古今中外,有多少人知所以最终取得成功,就是因为他们勇在于“不理解”中昂然前进,“走自己的路”这是强者的誓言。
人们“不理解”的原因有很多种,有些是理解不了,有些是不愿理解,与其浪费时间去苦恼,不如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之于道理,让别人慢慢体会去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