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看了一部电影《房间》,讲述少女被囚禁和侵犯的故事。
相关题材的作品不少,但是像房间这部电影从受害人被救后,如何克服我心里创伤与和重燃生活希望着手的电影,我还是第一次看。里面情节也颇让人心疼和反思。
女主在被囚禁做性奴以后,生了一个孩子。随着孩子的长大,小朋友不再满足于妈妈给他编织的故事,他渴望有能够交流互动的朋友。
孩子每天可以在那个小房间里奔跑跳跃,和桌椅板凳逐一问好。并且以为自己住的小棚舍就是整个世界,而头顶的天窗之外就是外天空。电影结尾孩子和妈妈回到现实的世界,最终走出心里的阴影,回到当初的小棚舍。再次的相遇是对房间物品的一一道别,这一刻,孩子对这个房间的感受是陌生又狭小的,此刻,他已然适应了外面正常又丰富的世界。
在母亲决定摆脱梦魇,向孩子解释真实世界的样子,并且让孩子装病装死来逃脱的时。孩子从一开始的震惊,拒绝,恐惧到最后接受母亲的安排,这对于一个4岁孩子来说是需要巨大的勇气的。妈妈那颗掉落的蛀牙,就是陪伴身旁的象征。这种感受,我们应该都不陌生,每次要适应一个新的环境,要克服未知的困难时,那种孤独,反复的挣扎和煎熬,都会让人痛苦不堪,更何况一个孩子。
女主母子顺利逃出后,外面的世界早已不是母亲记忆中的样子。女主父母的离异,外公对这个孩子的不接受,以及媒体外界的揣度和质疑,都让女主崩溃不已。甚至一度选择用自杀这样的方式来逃离这一切。幸亏孩子及时发现,又一次救了母亲。孩子的坚强和勇敢,和母亲的脆弱无助,形成了对比。同时,母子二人困境中的相互陪伴和支持也让人感动不已。
故事中,孩子的纯真和勇敢,母亲的无私母爱,都时时刻刻感动着我们。但也提醒我们,对弱者或受害者的救助不能仅仅停留在物质上,心灵的治愈才是最根本的。多一些善意和理解,避免二次伤害,才是我们对那些不幸的人最好的帮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