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陈海贤自我发展心理学的第二讲:改变本质,如何创造新经验。这一讲主要从理论上讲改变本质,课程的理论来自积极心理学家乔纳森 海特,也就是《象与骑象人》一书中的观点。课程从一个医学调查开始,导入两个自我的概念,然后再分析两个自我的特点,最后从特点着手以一个案例引出改变的本质是创造新经验。
有一项医学调查说,心脏病医生告诉患者,如果他们不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比如不健康的饮食、不运动、抽烟等,他们将必死无疑。可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只有七分之一的人会真正改变。其余七分之六的人是不想活了吗?当然不是。他们也知道该怎么做,可是没法改变。于是只能把年初的Plan,到年底变成P。
这可能跟我们自己有关,我们心里有一个行为标准,希望自己做到,却经常被现实打脸。好像心里有一个自己,而现实却是另一个自己。那就是《象与骑象人》书中所说的你躯体里其实有两个自我:一个感性的自我,一个理性的自我。就改变而言,理智只能提供方向,而情感才是提供动力的源泉。可以把理智比喻成骑象人,情感比喻成大象。
“大象”的特点就是力量大;受情感激发的;受经验支配的。课程着重讨论了经验的好处,首先讲了对比了经验的好处与期待的好处。
期待的好处是抽象的,而经验的好处是具体的;
期待的好处是发生在未来,而经验的好处发生在过去或者现在;
期待的好处是被教导出来的,而经验的好处是我们通过亲身体会,真实地感受到的。
一旦我们的某个行为获得了好处,它就会被保留到我们的生命里,哪怕我们没有意识到,它仍然会影响我们的行为,有时候它也很隐蔽。课程中以每天下班都吃撑的姑娘为案例引出改变的本质就是创造新经验,用新经验来代替旧经验的过程。
我最近也在跟进学习《吴伯凡 认知方法论》,改变认知,从改变环境开始一讲一个小故事,我想在这里给你分享一下。
吴伯凡老师的一个朋友,年轻的时候,书读得不少,也想了很多,却很少写出像样的东西来,他自己苦恼,别人也奇怪。结果一件很小的事让他变得高产了。那就是他的一个朋友从国外回来,给他带了一个非常漂亮的古希腊风格陶瓶。他很喜欢这件礼物,可是他的屋子非常乱,他太在乎这个摆件,于是开始收拾房间,以至于不能忍受房间的任何一个角落出现混乱。这么有序化、条理化的生活也扩展到他的写作上。
我的观点,想改变不是知道本质,或者说知道一些方法就能改变。不过有方法总比摸着石头过河要好的多,期待继续学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