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素材来源于生活

作者: 快马 | 来源:发表于2023-05-26 10:11 被阅读0次

    读冯骥才的《俗世奇人》,其笔下的人物形象,个个饱满圆润,人人特点鲜明。每每在掩卷之时,常会感叹冯老对人物描写老到,刻画生动。

    出于关注,更出于好奇,我对有关冯老的生活点滴,只要能在书刊报纸上阅读到的,都会格外上心。渐读渐多,遂慢慢明白,他笔下的这些个人物,还真不是他凭空臆造出来的,而是来源于天津卫这方热土,而是来源于饱含烟火气的人间生活。

    当冯老骑着自行车穿梭于大街小巷,流连在公园码头,用一根根香烟,用一个个微笑,换来了别人口中的故事,知晓了故事中的每一个人物。然后,这些人和事,就成为了他的写作素材,继而成全了他笔下的那一个个让人过目不忘的俗世奇人。

    蒲松龄何尝不是如此呢!他屡试屡落,一次次绊倒在科举考试的门槛上,倾尽全力,也无法把一只脚迈进他心心念念的官府衙内。心生绝望的他,决议按下心头的失意,寄梦于文字,于荒山野岭之处,摆一茶摊,有故事讲来,茶水免费;无故事讲来,付银喝茶。

    白天劳劳碌碌,晚上笔耕不辍。把道听途说来的鬼怪故事,当作精神食粮,多重加工,精研细磨,使得一个个原本深入人心的青面獠牙,煞气十足的鬼怪形象,一改画风,成为了血肉丰满、热情良善、情思细腻之辈。人和妖的界限一旦打破,抚摸有了温度,鬼怪便也不再让人望而却步,不再让人心生惊悚。

    我最近为了完成在简书的日更,对于素材的选择,虽然谈不上绞尽脑汁,但是也有捉襟见肘之感,偶尔也会搜肠刮肚。

    写好写坏,我从不多想,我笃信热爱可抵岁月漫长。既然想逐笔天涯,素材就一定是必不可少的笔下尤物。素材从哪里来呢?蒲松龄老先生和冯骥才先生已然给出了精准的答案:素材来源于生活。

    最近我出于减肥的目的,总会到公园一角的健身器材上做拉伸放松运动,恰逢这一隅,是男女老少热衷聚集之地。南来的北往的,东奔的西走的,五湖四海的口音夹杂交织,俨然就是一个“麻雀虽小 ,五脏俱全”的小型社会。

    有人的地方,就一定会有故事。

    一边运动,一边倾听。张家长,李家短,只不过是开胃小菜;花边新闻,隔壁老王,也不过是隔靴挠痒。天文、地理、风土、人情、时事风云、战局走向、未来面貌……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听不到的。

    不仅是说说这么简单,还有拳脚相加的真实画面呢。

    这不,远处走来一位穿一身红衣的中年大妈,边走边骂,虎虎生风。没出五秒钟,人群里站起一位身穿紫色衣服的退休老妇,手舞足蹈,破口大骂,马上应战。不等众人反应过来,两人已经拳打脚踢,扭作一团,每人的手中还不忘撕扯着对方的一缕头发。

    然后,劝架的、拉架的、看热闹的、还有看热闹不嫌事大的,都团团围了上来。

    嘿嘿,我算是来对地方了,以后只要没有素材了,我就来这里兜上一圈,一准会乘兴而来 ,满载而归。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没错,素材来源于生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wjke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