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以自我为中心的学生
康康是个六年级的孩子,他的数学老师是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每次上数学课时,康康总是经常捣乱,扰乱课堂秩序,跟老师顶牛,当老师对其批评并拉着康康去找班主任时,康康总会与老师反抗,僵持。
心理教师在了解到这个情况后,首先找到康康,让他把暴躁的情绪冷静下来。然后询问康康为什么数学课会有这种反应的原因。康康表示,不喜欢数学老师,因为好像在老师眼里,康康就是个坏孩子,从来不表扬他,老师总是有偏见,甚至一些错事也会怪到康康身上。另外刚上班的老师无论在教课经验还是与学生相处方面都有很大欠缺,康康并不信服这位老师,所以与他顶牛,对抗。
康康这个年龄段正是以自我为中心的阶段,他们无法了解老师的苦心,所以为了解决康康和老师的矛盾,首先就是要让康康知道老师在想什么。心理教师通过角色扮演的游戏,让康康扮演老师,感受老师一心想要帮助康康改掉坏毛病的苦心。康康在理解了后,十分自责懊悔,主动向老师道歉。之后,心理教师建议康康,当每次想要发脾气与老师对抗时,要通过自我调节,转移注意力等方法,克制自己的行为。另一方面,心理教师也对刚就业的徐老师进行了指导。建议他应多对孩子赞美,表扬,不要带着偏见对待学生,更不要对孩子的进步冷漠,嘲讽。应该多阅读相关书籍,更快地走进孩子的内心。同时告诉数学老师,要尽快讲自己的业务熟悉,把课堂质量提升,提高孩子的兴趣,让孩子从心底信服他。
以心换心,才是最好的师生关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