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中庸》25:眼前人与天下人

《中庸》25:眼前人与天下人

作者: 花石冈 | 来源:发表于2023-01-25 07:32 被阅读0次

《中庸》25:眼前人与天下人

哀公问政。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人道敏政,地道敏树。夫政也者,蒲卢也。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鲁哀公问国政治理的方法。孔子说:“文王和武王的国政治理主张,都积累、沉淀在典籍上了。得到人的拥护,那些国政治理主张就得到贯彻执行;得不到人的拥护,那些国政治理主张就不能得到贯彻执行。治理人的要诀是勤于政事,经营土地的要诀是广植树木。国政治理呀,就像蒲卢育子。因此,为政的关键在取得人的信任与拥护,取得人的信任与拥护关键在修身,修身的关键在对中庸之道的信从与持守,信从与持守中庸之道要从仁义做起。”

正因为没有包治百病的药,人在应对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才尤其显得珍贵。既然“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行不通,所行以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的常情、常理、常道去应对一切已知、未知世界的问题。或许,这边是“述而不作”的孔子,在两千多年前为后人找到的文明演进的根本方案——中庸之道。

鲁国是孔子的母国,用今天的话讲,“爱祖国”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自认。鲁哀公问及国政治理的方法,孔子给出的都是干货。概括起来,人是国政治理的关键。周文王、周武王时代,是“有据可查”的最好的治理时代。尧、舜时期,当然也很好,典章制度已经不是孔子时代的人所能看到的了。

母国的君主问及国政治理的方法,孔子所能给出的是“有据可查”的治理最好的时代——文王、武王时期。文王、武王治理时期的典章制度就摆在那里,只要想学习,随时可以通过阅读典籍来借鉴。问题是典籍中所列的具体制度,是为着解决文武时代问题而存在的,未必有利于鲁哀公时期国家治理问题的解决。因此,孔子进一步强调——“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

国政治理的关键在人,得到人的拥护,国政治理的主张就能得到贯彻;不能得到人的拥护,国政治理的主张就是废纸一张。即便是文王、武王给出的治理建议,如果没有人的拥护,也只能是“教条”而已。

一、树人与树木

既然国政治理的关键在人,在实现人的拥护。抓住这个要害,在上位者国政治理的主张与理想便能得到贯彻与实行。今天,我们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两千多年前,孔子讲“人道敏政,地道敏树”。

先前,孔子在谈及千乘之国的国政治理时,强调“敬事而信”,强调“节用而爱人”,强调“使民以时”,说到底就是在谈“人道敏政”——对于人的治理,关键在勤于政事,通过“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来发动人、赢得人、训练人、完成人。

“地道敏树”一方面可以理解为经营土地的要点在广植树木,另一方面也可以理解为参详和学习大地不断树木的思路,在国政治理中重视树人。孟子后来讲,即便是舜帝那样的圣贤,当“仁爱天下人”这一思想在短期内无法实现时,也会选择先仁爱身边的亲人、贤人,进而推及到天下人。对于执政者而言,先让自己的执政理想在身边的亲人、贤人身上形成共识,进而通过有共识的人推及到邦国、天下,不失是一种好的策略。《礼记》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就是这个思路。

二、蒲卢育子

《说文解字》中说:“蒲卢,蜾蠃,谓土蜂也”。《诗经》中有“螟蛉有子,蜾蠃负之。”的诗句。螟蛉,俗名桑虫。“蒲卢取桑虫之子,去而变化,以成为己子。政之于百姓,若蒲卢之于桑虫然”。蒲卢之政,是勉励当政者要善于学习“蒲卢”善道,把民众比作桑虫,当政者要把民众当做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去亲近他,爱护他,养育他,老百姓也会像桑虫那样,以“蒲卢”为亲,像对待亲人一样去护持当政者,亲爱当政者,维护当政者。

在真伪上有较大争议的《孔子家语》中,也有“鲁哀公问政”一篇,其中写“天道敏生,人道敏政,地道敏树”,如果这个说法的确出自孔子的话,孔子强调的便是依道而行,自能轻松自在。天道天然的有好生之德,人道天然的利于政事的推行与传播,地道天然的以树木为根本使命。如此以来,国政治理贵在转化。用蒲卢育子的方式,把百姓转化为自己的子民,治国理念的推行自然也就没有了阻力。

今天,我们强调治理时的几个根本问题——依靠谁、为了谁、我是谁,就是通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从根本上实现“人道敏政”。

三、如何赢得人

既然国政治理的关键在人,在赢得民众的拥护。那么,党政者该如何赢得人呢?

孔子指出,赢得人的关键不在人身上,而在自己身上,根本在修身。实际上,这个思路又回到了《大学》八条目中的修、齐、治、平。在这里,因为是给君王做老师,孔子讲得更为浅显、明白些。赢的人关键在修身,修身关键在依大道而行,依大道而行从仁义入手。

说到底,老先生还是要贩卖自己“仁者爱人”“以德行仁”的思想的。毕竟,这是尧舜以下至三王经周公发扬光大的最为孔子所推崇的根本大道。

相关文章

  • 《中庸》25:眼前人与天下人

    《中庸》25:眼前人与天下人 哀公问政。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人道敏政,...

  • 《中庸》与《大学》(五)

    十五、“诚者自成也” 与 “诚意” 《中庸》25章与《中庸》首章呼应,是《中庸》这部经典最重要也是最难读的两章。且...

  • 中庸-25

    原文: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概要:君子之道,是从最普通的人们中开始孕育,而其最高的境界,昭著...

  • 《中庸》20:眼前人,身边事

    《中庸》20:眼前人,身边事 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诗》曰:“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

  • 前人扬尘,后人迷眼

    前一阵子听一个前辈的教诲,谈到做人,说了“前人扬尘,后人迷眼”这个理。我回来查了一下,原来是有讲究的。在《红楼梦》...

  • 抱紧眼眼前人(136)

    今天的题目是在前几天看一个采访的时候听到的一句话:抱紧眼前人。 这句话却讲清楚了,我们当下最应该做的事情,以及我们...

  • 苏霞:我最亲爱的女儿,愿你知道你的100分。

    (1月25日) “心灵的伟大不是往上与往前,而是知道自立与自律。心灵认为会合适就是伟大,喜爱中庸胜过卓越显出它的高...

  • 1094. Car Pooling [Medium] 汽车载人

    1094. Car Pooling 用一个数组记录下人员变动情况,遍历这个数组,用一个变量记录当前人数,当前人数大...

  • 《中庸》的主题就是“自爱自强”

    目标:完成60天国学打卡,博学与自律双丰收 关键词:“自爱”“率性” 《中庸》的主题就是“自爱自强”。 《中庸》开...

  • 【显峰校长专栏】善用经典指导我们的人生

    【显峰校长专栏】善用经典指导我们的人生 心性与经典2022-07-15 09:25发表于辽宁 《中庸》说:“子...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庸》25:眼前人与天下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wmdh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