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北方待了快一年了吧,其实气候方面都还行,夏天反正特凉快,现在都还得套个薄外套呢!冬天,室外确实冷,可咱呆室内,也就没啥感觉。
来北方,给自己最大的冲击还是人与人相处的方式,差别有点大,也就需要时间去适应。这期间体现最为明显的就是和舍友之间的相处方式,还有待磨合。
就比如说磨叽这个事吧,我一直觉得小G做事特别磨叽,而他觉得我特别磨叽。刚开始还是不太理解,明显就是你磨叽吗!每次要去一起吃饭,提前约好了几点,他一定得拖好久。等我们准备好了,他可能刚摸着起床。
好不容易要走了,等会,我再去上个厕所。我是从日常做事的利索程度来理解是否磨叽。因为自己的性子是比较急的,约好什么事情也不愿让别人等,总觉得过意不去。
两个人有时候就这个点还是会有争论,我也一直在想,我哪里磨叽了呢?一直没想明白。直到昨天开完组会,同样逻辑的问题又出现了。组会汇报完后,我给老师最大的印象就是静不下心来。
当时我心里一直在想,不应该啊,我现在挺能静下来,沉下心来做事情的。要说是研一上学期的时候,我承认,自己确实非常浮躁,坐不下来,也不能好好完成手头的事情,受外界影响非常大。
那到底是因为什么给老师这种感觉呢?暂时还想不明白,事后也问了一下自己的同门。毕竟,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吗!还真找到缘由了。
我也不是沉不下心来,就是思维太跳脱了,一个点还没说明白就跳到下一个点了。此外,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很多,可能力有限。突然一下通透了。
我和老师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对于同一个点当然是不同的理解了。我的静下来是从能否静心学习方面阐述的,而老师说的静下来是从心性出发,不要好高骛远。
以现在既有的能力为出发点,找到与之适配的学习内容。而远非做着超自己学习能力范围之外的事,还说得头头是道,那也只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罢了。在老师和同门看来,只知道我讲的有点激动,可确实不知道我说的是什么。
再回到我和舍友的争论点,也就想明白了。舍友说我磨叽主要从南北方日常的交流方式的差异出发。比如说有时候他问我需要吃什么的时候,我可能会慢半拍。
可事实是从小就被教导在外人面前不能直接表达自己的诉求,否则的话就是不礼貌。也因此每次出去的时候,要是别人请客的话,我很难去直接说自己要什么,都行、都行。
每当这个时候,舍友也也不理解,想吃什么,就直接说呗,这有啥,磨磨叽叽的。
是啊,大家说的都有道理,可为什么当时就是理解不过来呢?因为当时自己被禁锢在某一个范围内了,从自己的角度看待问题,也就很难理解对方的感受和看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