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当你悲伤时会想要喊谁的名字呢?——奈良美智的力量

当你悲伤时会想要喊谁的名字呢?——奈良美智的力量

作者: 戴小西DZ | 来源:发表于2020-05-07 16:11 被阅读0次

    奈良美智无疑是近代日本最成功的艺术家之一。

    去年10月香港苏富比拍卖,网民印象最深的是常玉的《曲腿裸女》。这幅画以1.98亿港元成交,同时也在网上被“玩坏”。

    ​表现亮眼的还有奈良美智的大尺幅画作《背后藏刀》,以1.95亿港元成交。奈良美智一举成为日本最贵艺术家。

    《背后藏刀》

    这么高的价格,泡沫一定是存在的。但比起《曲腿裸女》,我肯定对奈良美智的大眼女孩更有共鸣。因为,这个女孩孩太有自己的风格了。她日常表情是侧着眼且眼神极度不友善,但看久了却感觉有股震慑力。

    持刀的小女孩,睥睨社会的眼神

    其实,在奈良美智心目中,它并不是女孩,而是一个中性的形象。

    《Attack the Rotten World》

    “就是突然出现在我脑海里的,我没有考虑过它的性别。在我眼里,孩子是中立的,长大后才会变成男人或女人。”

    他也曾经透露过,自己认为某些人物是自画像。

    《看着你》

    “我的作品要表现的就是要使人们能够往返于成年人现在的自己和童年时代的自己之间。” 

    的确,这就是一个真实的小孩。不满意就皱起眉头,不懂就露出无知,质疑就扬起眼角,任性就变成小狗,生气就摆出臭脸,满足就闭上双眼,邪恶而纯真。毕竟,成年人是不会轻易在外人面前任性的。

    各种表情的斜眼大头小孩

    别说,在面对繁忙生活压力与未来产生的不安感,看到这种睥睨不友善的眼神,反倒很让人平静,甚至会思考。这是一股沁入人心的魅力,它会唤起内心深处童年的自己。

    每个人心里应该都住着一个坏坏自己吧

    “孤独和疏离感是我创作的动力”

                       —奈良美智

    青森,位于日本的最北端。近几年以苹果为国人所知。它的冬季漫长而寒冷,常有暴风雪。

    1959年12月5日,奈良美智出生于青森县的弘前市。他的童年时光,大多是一个人望着白雪覆盖的大地,听着冰雹打在冰凉玻璃窗上的声音,沉浸在绘画里。

    “如果是出生在不下雪的南国,我想我一定不会待在家里画画的。”他曾如是说。

    习惯了孤独的奈良美智,不太说话,但想的很多。无法说出自己的感觉,绘画是他情绪的一道出口。

    生活在几近封闭的小农村里,他极度向往冰雪外的世界。

    上世纪60-70年代的美国正在风靡一场反主流文化运动。年轻一代崇尚做自己、过自己的生活、为自己思考、创造自己的法则。他们反战、反全球化、反资本主义、反剥削、反性别歧视、反种族歧视以及反资源破坏。

    这个时期的日本,美国文化泛滥成灾。上国中的奈良美智也迷上了摇滚。他通过音乐感知外来的文化。

    高中时,他去摇滚茶屋打工担任DJ。深夜的收音机里流泻出美国和英国的摇滚乐令他心情雀跃。

    热爱摇滚的奈良美智

    “坦白说,对于不了解战争的我而言,‘年轻人的愤怒’比反战让我更有真实感,尤其是高三时收音机里传出的Sex Pistols(性手枪乐队)的 ‘Anarchy in the U.K’这些曲子,绝对不是在讲道理,而是单纯地让年轻人受到感动并且理解。”

    Anarchy In The U.K.

    Sex Pistols - Agents Of Anarchy - File 2: Submission

    不只是道理,是自己亲身体验而来的真实感”,后来成为奈良美智理解真实的座右铭。

    直到现在,他的工作室里有也整齐地摆放着一堆黑胶唱片、DVD和书籍。他迷恋那个年代的朋克和经典摇滚。在画画时,他会将音乐开到震耳欲聋。他坦言,自己很多作品是受到歌词和旋律的启发。

    加拿大摇滚歌手Neil Young(尼尔·杨)是他一直以来最喜欢的艺术家。

    “他本着平等和自由的精神,勇敢地唱歌,使我想到周围的事物。”

    或许是朋克精神唤醒了奈良美智的性格里天生的反叛,又或是他内心一直存在的坚定信念。高中毕业后,奈良美智考入东京都一所美术大学的雕刻系,但经过认真思考后,他觉得自己最想做的事不是雕刻而是画画。于是,搬去东京的一间不到8平米的小公寓里准备重考。一年后,他考取武藏野美术大学。

    东京,让热爱摇滚的他如鱼得水,他完全沉浸在摇滚浪潮中。大学里教授的那些学术理论的课程以及明治时代的绘画作品,让他越来越提不起作画的兴趣。

    比起学校的作业,他时常一个人在公寓里涂鸦。

    早期涂鸦作品

    在学年快结束的冬天,他突然“厌烦了这样的生活”,把第二年的学费拿来当作旅费,开始了一个人的欧洲旅行。

    这一年,奈良美智20岁。

    他在欧洲住了3个多月,沉醉于各大美术馆以及和来自不同文化的青年交流。

    在青年旅馆遇到志同道合的人,比去各地的名胜古迹巡礼,对他而言更有意义。这也改变了他对绘画的态度。

    “如果不能描绘出自己现今生活的世界和瞬间的感觉,那么自己生活在现在这个时点,不就没有意义了么。”

    这次旅行也为他日后的创作风格奠定了基础。

    早期涂鸦作品

    他认识到自己的绘画技巧在美术大学只能算一般。对于一个和技巧无缘的人来说,就只能表现自己个人的东西。因为按照自己的方法来表现,就无法与他人比较。

    “我要表现的,绝对不是美术史的范畴,也不是经由客观技巧所呈现的东西。总之,只要个人独创的内容应该就没有问题了。”

    但是要如何表现,他还没有想到这个程度,但总觉得好像见到了一线曙光。

    回国后,奈良美智重新考入爱知县立艺术大学,因为他把父母资助的学费当旅费花了,只能转学到学费比较便宜的公立大学。

    他继续持续着“涂鸦”的习惯。好像是绘画日记般将每天感动的事情像写日记一样画下来,这让他的每一天都过得很有意义,虽然对学校的课业却没有什么帮助。

    《八颗星》

    奈良美智在爱知艺术大学一路读到研究生,期间又去了两次欧洲。

    第三次欧洲之行,他的目的很明确,要去德国卡塞尔参观5年一次的国际美术展。观展之余,他前往杜塞尔多夫看望在国外边打工边创作的同学小林。

    他们一起参观了几所美术学校。那里学生们的作品和日本学生的比起来更有个性,虽然技巧上没有什么突出的地方。但是,从作品里看得出大家都很努力想创作出不同的东西,为了让自己的个性能够在艺术上升华。

    “比起在美术展上看到自己望尘莫及的艺术家们洗练的作品,这些画反而让我有股亲切感。”

    这次的旅行,让奈良美智清晰了自己的目标。他,还没有准备好去成为艺术家。他还想当个寻找自己出路的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学生。

    研究生毕业后,他义无反顾地去德国留学。他住在小林留给他的房子里,考上了国立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

    奈良美智一直用“运气好”来形容他的求学路。

    在我看来,“运气”的背后是天赋和一直专注地只在做画画这一件事情。

    奈良美智在德国待了12年。

    杜塞尔多夫的寒冷和黑暗,让他想起故乡,那种气氛加强了他与外界的隔离。加上语言的不适应,他大部分时间是在独自创作。

    在德国,奈良美智开始写日记,最初的日记内容多是“自己在这个外国的社会如何才能被接受”,或是以“日常生活本身”为主的内容。随着时间流逝,渐渐地在作画时产生的疑问和纠葛,还有自己对自己的疑问记述变多了。自己与自己的对话变得更深入。

    早期涂鸦式的叛逆渐渐开始变化。愈加强烈的孤独感和质疑,使他开始把画面的背景全部抹去。只留下女孩或是动物的主体。

    《失眠夜》

    毕业后,他在科隆成立了工作室。

    奈良美智的画室

    后来,他出名了。奔赴在各地办自己的展览。他的梦游娃娃、斜眼女孩和大白狗取得了商业上巨大的成功。

    奈良美智在他的展览前

    他拒绝了纷至沓来的广告请求。他说自己不是因为“职业”选择画画的,而是以一种“生存的方式”选择绘画这条路。

    本着这样的信念,他更是一心投入创作,不分昼夜地画,想画的东西像决堤似的自然从手中不断被释放出来。

    《没什么可做的》

    这种信念的力量,是可以传递给人的。

    在纪录片《跟着奈良美智去旅行》里,有一段极其感人。在韩国的小型个人粉丝会上,一个有城市幽闭症的7岁小女孩赛荷给他一张字条,上面写着“悲伤时好想大喊你的名字”。

    这样的话真令人感动,当你悲伤时会想要喊谁的名字呢?当你走投无路,眼前一片漆黑的时候,谁会是那道光?

    奈良美智失落的表示,在这么多人中,只有小女孩读懂了他的画。这种孤独感,这种无法融入和不被理解使奈良美智的作品可以跨越国家和民族、语言和文化的界限。

    这种孤独感又是全人类普遍共有的,只是成年人将它很好的隐藏起来。

    仔细看他的作品,有段时期,小女孩的眼神虽然还是很孤独,但开始温润起来。

    比如下面这张《白夜》,好像那个邪恶的小女孩长大了。

    《白夜》

    奈良美智的故事就写到这里。我读完他的自传,看完他的记录片和几乎所有画作后联想了很多。对于绘画和艺术,也更坚定了自己原先的一些想法,下面是我作为一个母亲对于孩子学画的一些想法。

    看我朋友圈的人都知道我儿子学画画。有很多朋友谬赞他是灵魂画手。也有熟识的朋友问我有没有考虑送他专业去学艺术。还有一些朋友和我说这些兴趣爱好最终是要为学业让道的,孩子的时间是有限的,你要早做打算。

    先聊聊我儿子是怎么学画的吧。与其说是学画,我觉得更多是在给他开阔眼界,形成自己的审美观。技巧方面没有特别的着重,因为我没让他考级。如果你学钢琴,跳芭蕾,我支持考级,以考代练。云淡风轻的佛系学习很容易放弃也很难看到成果。钢琴弹错音,舞蹈动作不美,这些都是肉眼可见的。

    美术和音乐舞蹈不同。我认为美术有很多主观喜恶的判断。它没有很严格的对错,哪怕画个人比例不对又怎么样?关键是你想表达什么,画完后你开心了没有,如果还能引起别人的共鸣那就更好了。

    难道奈良美智的大头娃娃比例就对了么?

    画画的考级是纯技巧的表现。给你一个静物,各个角度去临摹,耐心细致地去勾勒。哪怕是速写,也是有评定标准的。对于小孩子来说,很容易磨掉他们作品里的童趣。

    既然不考级,干嘛还要去上课?

    我认为,正是因为不考级,才更需要有好老师来引导。好的老师,不局限教你如何画,而是会根据你的特点带你看很多有趣的作品,告诉你很多艺术史上画家的故事。一堂好的美术课,应该是有一半时间是专注在画画这件事之外的。

    奈良美智在研究生时打工,给一个美术辅导学校上课,这些孩子高考都是要考艺术类院校的。他说,比起其他老师教一些如何直接有效通过考试的方法,我所教的内容偏重于美术基本面上更有趣的东西和深奥的一面。他会将欧洲的观展感受直接告诉他们,硬是将他们从教室里带出去听朋克乐队演出,看电影。比起技巧,他更想教他们感受现代应具有的感性是怎么回事。

    我儿子3岁多就画画了。我一直认为画画是一种创作,重在表达自己。无论是写作、音乐、摄影还是画画,学习一门可以自如表达自己的内心的手艺在当今高压的社会是有必要的,这是精神上的一个出口。

    所以,我从不干涉他画什么。他学校的美术课成绩很一般,我也并不在意。但是,我鼓励他多观察,多想象。现在有很多绘画上的技巧都能依靠软件实现,但想象力是无敌的。

    那会不会去学艺术呢?

    谁知道呢?学艺术是一门很奢侈、很苦也很难的事情。

    奈良美智能够成功,天赋固然很重要,不可忽视地是他也一直在持续地创作,并且仍旧很纯粹地保持着一个艺术家的本色。他对物质的需求极低,工作室一直保持着最初清贫时期的样子。不画画的日子里,他就穿着T恤和牛仔裤,在东京郊外生活。

    其实,2011年大地震后,奈良美智一度无法继续作画。他感到非常沮丧,以至于无法忍受自己一直在做的事情完全没有意义没有用。毕竟,在极端情况下,没有人需要艺术。艺术是奢侈品。

    况且,我觉得喝糖水长大的一代大概很难成为艺术家了吧。奈良美智说:“我快乐的时候不会画画。只有当我生气,孤独,悲伤,能够与工作交谈时,我才会画画。”可见,太快乐容易没有深度。硬要去吃苦,有没有这决心呢?

    图片源自网络

    参考资料:

    1 奈良美智:小星星通信

    2 纪录片:《跟着奈良美智去旅行》

    3 吉川英男:奈良美智专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当你悲伤时会想要喊谁的名字呢?——奈良美智的力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wpag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