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朱熹曾说过:“溺爱者不明,贪得者无厌”。
当了父母之后,总是在拼尽全力,成为孩子坚强有力的后盾,在孩子遇到困难时,成为为他们托底的人。
殊不知,健康的爱,应该有度。
爱的本意,是激励和鼓励,是阳光的滋养,是心灵上的富足,而不是行为上的纵容。
溺爱不爱,它更像一把裹着“爱的假像”的钢刀,父母以为这是“爱”,孩子亦贪图这种不劳而获、不必承担的“爱”。
没有吃过生活的苦,又怎么可能懂得赚钱不易,自我节制。
父母可以为孩子扛所他们的前半生,却无法为他们天平后半生的坑。
最好的教育,始于尊重,忠于理解,陷于爱
关于教育孩子,教育家陶行知有个特别著名的“喂鸡理论”。
他把养育孩子,比喻成养鸡,如果强行按住鸡的头,让它吃米,鸡自然是吓得大叫不吃,强行掰开它的嘴巴,它当然会更加拼命的挣扎,却始终不肯吃。
深以为然。
教育孩子,所有的强迫,都是不尊重。
真正健康的教育,应该建立在彼此尊重的基础上。
父母懂得尊重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的选择。
得到尊重的孩子,才会懂得尊重他人。
懂得理解孩子,便会走进孩子的内心。
被父母理解的孩子,会感受到,与父母同等的高度,而不是“上下级”的服从;
被父母理解的孩子,会感受到,父母把他当成朋友,而非管与教的关系。
只有平等,才会彼此交心。
爱,是化解一切困难的珍宝。
我们常常以为,当了父母,就会本能的懂得爱孩子。
实,不然。
心理学家李雪说过:“会痛的不叫爱。”
爱,应该建立在彼此舒服的基础之上。
如果你感到,教育孩子力不从心,心力交瘁,那么,你的教育就是错误的。
如果你的孩子感到,被父母管教,是一件时刻想逃离的事,那么,你就应该反思自己所谓的“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