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第三选择

第三选择

作者: 峰回右转 | 来源:发表于2020-03-14 22:30 被阅读0次

    今天复习了《第三选择》,另有一番滋味儿。这是斯蒂芬柯维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高效能家庭的七个习惯》后的第三部作品。浓缩为另一种思维方式,态度和想法,有利于协同创新的解决90%以上的问题。

    现实生活中,遇到问题,第一种选择是”战”;第二种选择是认怂或逃跑。其实这两种选择,根深蒂固的遗传与我们人类祖先的基因与记忆。

    就像是遇到了麻烦,总是会下意识的战或者逃,以便保存或延续生命。

    随着人类脑科学以及行为科学的发展,陷入困境而第三种选择是双方协同创新,达成有利于双方的目标。

    涉及到的操作步骤有四个:一是认识自己,二是认识别人,三是协同,四是达成目标。

    认识自己说起来简单,但是真正做起来却并不容易。虽然每一个人都是独立、完整,自主的个体,但是却经常被动物头脑所控制,反而是被情绪所左右,进而做出错误的判断、选择或者莫名其妙的决定。

    一般来说,一个人的愤怒或者痛苦,往往都来自于"我执"的强大:固执的,甚至一厢情愿的认为”我就是与众不同”,不该承受无常与变化。

    这是学习、修行还不够成熟的表现。就像是弱者永远的强调公平,而真正的强者永远是更好的、更创新的去解决所有的困难,因为TA觉知并且知道自己是谁,不需要多余的身份或者标签的证明,所以也不轻易受到别人的影响。

    所以说到底,这个世界不是有钱人的世界,也不是有权人的世界,而是有心人的世界。

    说到底,每个人最宝贵的都是本自具足的佛性。悟到就是佛,没有”悟到”就是普通人。

    可惜的是后天养成,我们在风吹雨打中收起了善意,并把自己像木乃伊一样层层包裹起来。明明是自我膨胀,却逻辑自洽的认为合情合理。这,其实是典型的无良症。

    同样的,除了正确的认识自己以外,还要正确的认识他人。而不是提前预设对方为对立的”物”,或者提前预设了可能的对话结果,从而丧失必要的沟通和协商。

    比如一个孩子上了一天的学,疲惫之下随后跟母亲说了一句”数学没意思”,结果话音未落,母亲立刻打断,认为他不用心,学习如此简单,他却如此不懂事,不争气,于是孩子下意识的认为自己很无能,不是学习这块”料”。

    更真实更也许只是孩子的一句吐槽而已,而母亲用惯常的经验预设了孩子的后续的延展。


    在双方协同谈话时,要站在对方的立场,同理心。最大程度的让ta放弃自我消极、敌对情绪或者自我防御,以便共同面对并高质量的完成共同目标。

    协同双方目标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确认双方分歧,统统罗列下来,并运用头脑风暴法,不打断,不评判,不批评,以期得到充分多的创新或者创意方案。

    比如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创造性、也很智慧的解决了中国香港问题。

    看来,工作、生活、学习中我也得尝试着第三选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三选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wwos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