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谈谈走路的话题,总的来说,人一生下来慢慢就要学会走路,长大后我们需要各种赶路,到头来我们走完了人生路,人生路上有各种酸甜苦辣、跌宕起伏,也许我们这一辈子学习、研究、总结和探索,就是为了走好人生路,但是结果却是天壤之别、差强人意。
关于走路,毛泽东同志1935年在长征途中亲笔写下的一张《行军告示》:
“我们必须准备走大路、小路、直路和弯路。走过白天是黑夜路,走过黑夜是白天路,走过天涯还有路!走上坡路、下坡路、岔路和斜路,还要准备走绝路,走完绝路,我们再赶路!我们必须准备走绝路,走完绝路,再赶路!”
毛主席写这篇短文时一气呵成,一挥而就。他用最直白的语言告诉红军战士,长征就是走路,走各种各样的路,走各种各样充满艰难险阻的路,甚至是“走绝路”“走完绝路,再赶路!”毛泽东同志当时正值盛年。这是在遵义会议召开之后,他已成为党和红军的灵魂人物,阅历之丰富,思想之深邃,见识之高远,都远在同龄人、同代人之上。
首先说明一点,毛主席所说的走完绝路再赶路,也只有毛主席有这样的自信赶说这样的话,他所谓的绝路可以理解为绝处逢生,破釜沉舟,物极必反的道理,我辈是基本上学不来说这话的底气和实力的,所以,毛主席战天斗地的气势我们可以激励自己,但是没有绝处逢生的把握,我们所说的绝路就真是死路一条。
我们比不了毛主席气定神闲的走完绝路再赶路的豪情壮志,也少有指点江山的雄韬伟略,如何走好我们自己的人生路呢?
影响我们走错路,走弯路,甚至走绝路的核心原因就是自我的认知错误,或者没有搞明白达到成功所必备的条件、时机,更对失败结局的严重后果估计不足,认为只要自己做了,就一定会有结果,只要自己坚持了,就一定会苦尽甘来,但是,如果一开始方向就错了,努力和坚持只会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再者,如果把走路比作走向目标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有各种干扰因素:诱惑、困难、困顿、阻力、竞争等等,无时无刻的不在影响着你的前进,这就要求自身对目标有清醒的认识和执着,西游记唐僧一行人走了17年取得真经,中途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有一万个放弃的理由,但是达到目标唯有坚持这一理由,所以,如果我们对结果不满意,是因为你根本就没出发、或者根本就没走完、或者根本就停在半路上,一个没有走完的旅程当然还没有结果,起码结果不是自己满意的。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如果说没有达到目标不让人满意,更让人不满意的就是给自己找了一堆理由人生从未出发,从未启程,我们是妄想巨人,但是却手无缚鸡之力,我们想从事自己喜欢的事情,却从来都不主动尝试;我们立下了目标,但是却从来都不开始,我们为自己预想的行动设计了一万条前置理由,认为没有达到目标是因为我们的条件不具备,何不学习一下蜀之鄙之贫者僧:吾一瓶一钵足矣!
只要你开始了,就距离成功不远了,只要有个好的开始,你就成功了一半,就算是中五百万大奖,是不是也得去买张彩票呢?
不行动,然并卵。
其实,人生本没有什么弯路、绝路,所谓的弯路绝路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对处境和出路的认识不够,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只要我们勇敢的上了路,不管是到了我们想到的地方,还是到了我们未曾想去的地方,都会收获沿路的风景和见识,又都会在意外的场景获得意外的发现,有的甚至是你想都想不到的。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名师指路不如自己去悟。
身体和思想至少有一个要在路上,如果感觉困顿、茫然、无助,每天走重复路,说明自己被禁锢在原地,失去了希望、信心和改变自己的勇气,这样的人生状态绝对是我们不想要的,如何改变?平静下来,先从理清思路开始吧!
研究人生智慧,探寻人生道路,欢迎有兴趣的朋友交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