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收获与启发
(1)课程篇
本课一朵老师介绍了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成长使命,并给出了对应的时间教育建议。总结来看,就是孩子有自己的成长节奏,大人不能用自己的节奏强迫孩子。这也就是亲子教育中的核心——平等与尊重吧。
女儿今年8岁,所以我对于7-12岁小学阶段的内容反复听了几遍,并摘录。
7-12岁(小学阶段):此阶段孩子的特点是:好奇、好胜、自尊心强,各方面能力都有待在学习、生活中有序展开。
养育建议:让孩子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重点培养能力品质。让孩子看到自己勤奋的价值、努力的意义。善于给孩子的每一点努力以充分的肯定与赞扬。让孩子能够“向内挖掘生命潜能,向外获得自我价值”。建议:1、不要给孩子带来自卑感;2、养育着的自我成长非常非常重要。
时间教育建议:1、帮助孩子体会时间的意义,意识到时间是怎样悄悄流逝的。(动手做彩色日历,计划、总结时间利用情况。)2、在时间流内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勤奋感。引导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树立自信心。
(2)答疑篇
昨晚一朵老师对我的问题进行了解答,说实话被点名的感觉挺棒的,感受到我被“看见”了。
收获是:1、放下焦虑,真正身心合一。
正如一朵老师一针见血的指出:我觉得自己在辅导女儿作业时的耐心,只是假象。底层是不平静的,平静的语气背后是刀光剑影的评判、失落。“你怎么那么笨?这么简单的题也不会?我已经讲了一遍,怎么还听不懂?还东摸西摸、发呆......”但我是学习过的人啊,不能打骂孩子的呀,所以我就压抑着。可惜情绪无法被压抑,表情、气场都不对,如果有一面镜子,我估计也会被自己嫌弃的,更何况敏锐的女儿呢。女儿的情绪状态可想而知了。
自己之所以呈现这样身心不一的状态,重要的原因是:内心的焦虑感强大!“现在成绩不理想、不努力,以后怎么办?....”脑子里始终惦记“别人家的孩子”,一旦看到如此“糟糕”的“自己的娃”,情绪不可遏的爆发。但自己又走在成长之路上,所以新的理念与原有模式相互掐架、冲突,自己的“分裂”、“矛盾”不可避免。
怎么办呢?继续学习吧!“孩子有什么问题呢?孩子无非是承载了大人的问题。”
2、改变自己的说话方式,努力将好的情绪与孩子的学习绑定。
基于自己内心两股力量的拉扯,在女儿一年级时学习上是挫折感多、厌恶多,所以我在提升能量之后需要调整说话方式,让孩子将学习与好的情绪体验连结,激发内部动力。
二、实操
关于小学阶段培养孩子勤奋感的部分,我很有感触。
事例:我和老公在女儿学习上有很多直接的语言的批判、否定,如“你这次成绩怎么这么差?我小时候......”。结果是孩子自己也认为自己不行。有一天我送孩子上学时,她突然说,“爸爸妈妈,你们读书都这么好,我的成绩好差啊!”听到她失落的话语,我很心疼,忙回复,“谁说你差了?你还是很棒的!”
与此截然相反的是,女儿对于玩雪花片很有信心,因为在她拼出了一个又一个作品的时候,我们给出了最及时、发自内心的赞扬与鼓励。所以,女儿越来越喜欢拼雪花片,拼的也越来越好了。
所以,我接下来所要做的就是:成长自己,真正看见孩子,给予孩子更多的支持,树立“勤奋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