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1今日悦读】冯敏
【书名】《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
【作者】史蒂芬·科维
【金句】
001 问题的反面是契机。
002 现实生活中需要互相依赖,而不是单枪匹马,你的很多梦想都需要通过与他人合作才能实现。
003 心灵的世界自有其理,非理智所能企及。
004 我们总是习惯匆匆忙忙下结论,以善意的建议快刀斩乱麻地解决问题,不愿意花时间去判断,深入了解问题的症结。
005 纸上谈兵,不如实践演练,与其追随前人的脚步,不如另辟蹊径。
006 对自己投资,对我们用来处世和做贡献的唯一工具进行投资,是我们在一生中作出的最有效的投资,我们取得成绩的工具就是我们自己。
007 我们赠予子孙的永存资产只有两种—根和翅膀。
【感悟】这本书所讲的7个习惯围绕着两个中心:自我的提升和在社会领域的成功。作者强调了与他人互赖关系在实现自我价值方面必不可少的地位,跟猫叔的“利他”思想不谋而合,这点更新了我此前的认知。今天在读到最后一章节“不断更新”时,作者提到,通过“移情倾听”和敞开心扉的交流,使得双方的理解和感情获得了极大的提升。在此我有一些感想。
我注意到有些心灵鸡汤或者成功学理论总是想我们推送:“学会闭嘴是一种能力,一种修行”;“用两年学会说话,却要花一辈子学习闭嘴”;等等。看似很有道理,但仔细想想,说话本身是个中性词,为什么要假设说出的话都是恶意的呢?有“祸从口出”,也有“口吐莲花”,关键看你的内心是怎样的,就只是心灵的发声器官,就自己不具备思考和主观意识,难道说,闭嘴就能解决本质问题吗?闭了嘴却“闭”不了心。这倒是很适用于那些明明使用了语言暴力却的说自己只是“心直口快”“说话不经大脑”的人用来甩锅。
虽然有“言不由衷”,但大部分人说出的话都反映了自己意识或者潜意识。与其说要学会闭嘴,不如学习如何从根源上避免引起冲突的观念。而不是把锅甩给嘴。就像每次发生灾难时,总是开除几个值班的临时工意图混淆视听。问题出在你的“CPU”,而不是“音箱”。
当真的有矛盾,且无法化解时,需要学的仍不是“闭嘴”,而是如何沟通。闭嘴意味着一种自负,即:不管你说什么,我既不赞同也不发表意见”,关闭了沟通的通道,关闭了解决问题的闸门。越是亲近的人,越要开诚布公的与他沟通,不是为了发泄,而是为了通过沟通来修正彼此的误会和偏见,彼此表明想法后,才能客观的看待自己的想法。
那么在评价人和事物时,“学会闭嘴”适应吗?在此请问,你的嘴是否只是用来评论天气,吃穿住行等这些绝对客观的事物?一旦遇到任何需要发表自己见解的时刻,立马闭嘴,理由是,我不了解它,不便评论。这样固然会避免由此引起的麻烦,但如果你不把想法置于他人的目光下,你永远也无法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对是错,“真理越辩越明”。只在心里固守想法的人,只能固步自封。喜欢论人长短的人,你让他闭嘴了,他也会在心里对你品头论足。他的问题在于内心,不说出来,永远无法发现症结所在。就像一个苹果,从里面坏了,如果一开始表面长了几个黑斑,人们可以把坏的去除掉,不影响苹果的价值和味道,最可惜的就是,明明已经坏透了,表面完全看不出来,一等到发现了,就只能全部扔掉。
【如何践行】
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为一切的基础,从内而外的提升自己,才能创造永恒的“生产力”。
套用书中的理论,一是要以积极主动的心态看待任何事物,避免消极悲观,怨天尤人;
二是要为自己设立长远的,自我提升的目标,撰写“人生宣言”,即工作、生活、家庭等领域必须要遵守的人不可动摇的原则,时时根据实际情况修订,以符合实际情况;
三是学会以“要事”为中心的时间管理方法,在制定任何短期的小目标时都要把这个目标融入进去。因为这个长远的目标往往是基于价值观,人生愿景,可以通过小事来一点点实现。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