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其实心里压力很大。
因为我成了刚毕业就失业的无业游民。比起男朋友,我更相信一份工作能够带来的安全感。但我现在,就在选择抛弃这种安全感,在没有新工作的保障下,我主动选择失业。
我告诉自己,这是在真正对自己好。是在追求自己更值得的工作。我告诉身边几乎都没经历过跳槽的小伙伴们,这份工作真的不适合我。结束四个月实习给我打来确认电话,我想调岗的上海分公司销售岗不缺人。这是个契机让我思考这份工作是不是真的适合我:真心不敢恭维的行政人力财务流程,打着管培生旗号实际却一个月少到可怜的一次总结会,除了大区经理之外真没接触到一个想学习的对象,和前辈们谈话中他们透露出的对公司的抱怨,对于现在只能回归应聘分公司的局面,即使是去总部培训满足自己强大的好奇心和沉没成本报酬,对于继续坚持这个十分被动的局面,这是不明智的。而且是痛苦的。我相信我自己不差,我有专业的工作素养,勤奋爱学的态度,期待在工作中作出成就的决心。我会找到更好的工作,要做的就是自己主动去争取。
我知道我还会更多方面的理由可以说出来。不再只是内心的冲动。
但我内心压力真的好大。
=2=
我应届毕业,女生,15年11月和所在大学城市的分公司签了三方,销售管理培训生。本着想离开所在大学城市的想法,反复确认了想调城市的可能性,得到了口头上的简单保证。各省分公司第一年有招聘权利,最终调动还是要总公司统一重新安排的。16年2.29实习开始,6.20分公司岗前实习结束,在6.19我再一次公开明确自己调地区的意愿后,6.21应聘分公司人事打来电话,告诉我上海分公司人事确定不缺人,同时告诉我几个可以去申请的分公司名录,我明白在她心中我最好的选择肯定是留在这个分公司。我自欺欺人还可能调岗的想法被明确推翻,也开始真正思考这份工作适不适合我。我也明确了上海分公司的工作状态,在万分之一去到上海分公司的可能性后,面对的是实习期的不适应double,由此我没有什么坚持下去的理由。
不重视培训和长期员工发展的公司不是我值得贡献自己工作热情的地方。
=3=
6.20分公司岗前实习结束前,6.18晚上实习期一个重要项目结束的庆功宴上,我失态了。在这个饭桌上,有参与项目的大区经理,在被逼所有人都要表达以后入职后的岗位意愿选择之后,我还是十分坦白地提到我想到一线城市的分公司去。
所有人都来劝我,每个分公司都会优先考虑它自己分公司招聘的毕业生,我这样做没有意义。我没忍住,在不想否认当时还认为只是空无执着的自己时,
哭了。
没有充分的理由,给自己,所以给别人。那天饭后,前辈姐姐紧紧拥抱了我一下,我更加没忍住,哭在她肩头,说在场的所有人出于想让我留在分公司的角度,一直在劝我的话让我感动,我能卸下心防,放下过于逞强的自己。我明白,这也是当初让我终于选择这个公司的初衷。我一直在渴望找到能让我愿意贡献全部工作热情的公司,将工作成为自己的事业。与爱情相似的执着。
说实话,我当时在肯定一句话:宁做鸡头,不做凤尾。在签约公司的同行人中,我绝对是拔尖的,无论是从学历,专业素养还是能力上。我在应聘过程和实习过程中,都找到自我价值存在感。所以实习过程无论多苦多累,多被别人看轻,我没采用对自己没任何益处的抱怨;我在试图找寻对自己发展而言最好的借力点,最后那段项目经历确实让我体会到自己的价值感和自我提升,我特别感谢公司里的这些前辈,能让我在实习最后阶段接触了一个项目运营的核心;也感谢自己坚持到了实习最后。
但毁灭这种坚持真的也只在一瞬间,被动摇去上海的决心后理性下来思考这份工作:对于以后要长期打交道的促销员,超市科长/经销商,我是绝望的。对于我这种会从身边很多人汲取学习能量的人来说,这份工作对我不再有事业的吸引。我会重新思考没有市场职能的销售我还会不会选择。毕竟在这营销大变革的时代,销售不多了解些营销的最新动向,是终将被淘汰的。
=4=
为了排解内心指导思想不明确带来的恐慌,在某当上下单了几本书。拜读了一直想读的《LEAN IN》,是Facebook的首席运营官Sheryl Sandberg写的,上半年很爱的《欢乐颂》里很爱的安迪形象据说就是以她为原型的。真诚的文字,切身的经历,闪耀着本真光芒的Sheryl,也让我理通了不少思路。
1)去当“骗子”,也别过度自我怀疑
第2章“Lean in(往桌前坐)”说道:有能力的人因自我怀疑而苦恼,这种现象有它的学名——“冒充者综合征”。冒充者综合征妙就妙在,它让你总是在两种感觉中摇摆不定,要么自我迷恋,要么就会想“我是个骗子。天哪,他们都中招了!我是个骗子!”于是,在自我迷恋出现时,你只是试着驾驭它、享受它,然后就渐渐觉得自己是在欺骗别人。说真的,我已经意识到,几乎每个人都是“骗子”,所以我尝试着不让自己感觉太过糟糕。
事实上,缺乏自信会成为自我实现的预言。Sheryl说她至今仍不知道,该怎么告诉自己或别人,一定要发自内心地相信自己就是做某项工作的最佳人选。当她不自信的时候,她会假装自信;感觉自己无法胜任某项工作时,她会提醒自己,没有一次考砸大学的每一场考试的要自信也能胜任眼前的这份工作!
对于从秋招找工作受挫到这四个月的实习期间,我一直饱受自我怀疑的困扰。自我低估(Self-underestimation)和完美主义(perfectionism)把自我放不到一个相对平衡的位置。经历告诉我,从一开始吹毛求疵追求完美会导致做事半途而废;反面的苛责自己只会让自己不能发挥工作能力。“完成胜过完美!”“相信自己的自信!”这些放在Facebook办公室的标语对于同样起着点醒和激励作用。
在工作上,我会更愿意做一个像“骗子”的人,再去吹毛求疵,追求完美!
2)不可能别人给与你力量
第4章“职业生涯中的长远梦想或短期目标”说道:女性在面对职位晋升时比男性更为谨慎,她们常常认为好的工作表现自然会为自己赢得回报。这种心理被称为“皇冠综合征”,即女性都期望“如果自己工作表现良好的话,别人就一定会注意到并为她们戴上皇冠。”
我靠!绝对是正对心田,正戳我痛点啊!我总是渴望学习和习惯仰望,当我仰望不了的时候,我会不习惯。爱学习是好事,但形不成自己风格,总是在处于完善自己的路上,永远谦虚绝逼不是一个工作中的好状态啊!
Sheryl说,辛勤的工作和良好的业绩当然应该被他人承认,但如果没有得到认可,主动为自己争取应得的利益就是理所当然的!才华出众的黑人女作家Alice Walker说:放弃自己的力量最常见的方式,就是认为自己毫无力量。
3)职业生涯是方格架,而不是竖梯。
同样也是第4章说道:据统计,2010年至今(2014),美国人在18-44岁之间会换11次工作。人们最常用“梯子”来比喻职业生涯的概念已经不再适用于大多数人。竖梯会限制一个人的行动,要不往上爬要不往下退,要不站在梯阶上要不跌下来;而方格架能让一个人更多探索的可能。方格架的比喻尤其适合那些处于事业初期、转行阶段、由于外部障碍止步不前,或休息一段时间准备重新进入职场的女性。和僵直的梯子相比,女性若能够走出一条时上时下、迂回曲折甚至偶尔会误入死胡同的独特路线,才会为自我实现提供更好的机会。此外,方格架可以为更多人提供更宽广的视野,而不是只有那些站在最顶端的人才能看到最美的风景。但是在竖梯上,大多数攀爬者都不得不盯着上面一个人的屁股。
我靠!简直太形象。我在校园里时,就非常认同这种观点。甚至在我给若干年后自己的勿忘list里,就有一条是:以后无论怎样,要有勇气有策略能承担从一个跳到另一个更有发展的行业/公司的必然的沉没成本。
从学生时代跨过来,差不多一年的实习时间,都在同一个行业,这个行业普遍存在的一进此行,永生此行的现象一度让我对这种观点改观。
受这段描述的影响,我想我不用划去list的这条了。Sheryl:我们都想找到能让自己兴奋并且感兴趣的工作或职位,但是,这个寻找的过程既需要明确的目标,也需要一定的变通。她建议大家同时确定两种目标:长远的梦想和“18个月”的短期目标。
=5=
在写第五段前,我已经把这个决定辞职不干的讯息发到这老东家所有珍重的人手中。
每个前辈都会对后辈说的一句话,就是:年轻真好。年轻有更多试错的资本,有更多跳脱的勇气。可我相信,成熟的过程中,判断力会逐步提高;在理性判断另一份行业/工作对自己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时,及时会面临降薪,降级,也希望那时的自己仍能做出洒脱的决定。因为你明白这是机会,关键在于你敢不敢把握。
现在的我,还是努力找工作中 ,一遍遍修改简历,求职信;不断搜集信息;分析企业需求和预估自己能力。我给自己一个月的时间,找到一份我至少愿意待两年的工作。能让我不断学习,处在优化自己的道路上。加油,丁小圆。
作者,丁小圆。财经院校软妹,理科女的内心。第一次分享文字在简书里,能收到关注和喜爱会对我很重要。如果愿意交流,我会爱上简书这个平台。以找到契合的朋友为生命顶尖乐趣的丁小圆会携带更多勇气出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