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实在心绪烦乱,毫无思绪,心头乱的一个文字都流淌不出。
索性码字与大家分享叶圣陶先生《怎样写作》中的一篇文章《挑能写的题目写》(有所删节)。
【 前一回我说值得写的题目很多,要挑了解得比较确切的,感受得比较深刻的来写。为什么这样说呢?某个题目值得写是一回事,那个题目我能不能写又是一回事。譬如,创制新农具改良旧农具的事,目前正像风起雨涌,这当然是个值得写的题目。我能不能写呢?那要看我了解的怎样。如果我了解一两种农具创制或改良的实际情形,或者了解创制或改良的一般倾向和所得效益,就能写。如果都不甚了了,就不能写。又如,参加修建十三陵水库的义务劳动,这当然是个值得写的题目。我能不能写呢?那要看我感受的怎样。如果我从集体劳动中确有体会,或者从工地上的某个场面受到深切的感动,就能写。如果没有什么体会,也并不怎样感动,就不能写。
总之,不但要挑值得写的题目,还要问那个题目自己能不能写。题目既然值得写,自己又能写,写起来就错不到哪儿去。辨别能不能写,只要问自己对那个题目是否了解的比较确切,感受得比较深刻。
了解和感受还没到能写的程度,只为题目值得写就写,这样的事也往往有。那时候一动手立刻碰到困难,一支笔好像干枯的泉源,渗不出一滴水来。
题目虽然值得写,作者了解的不怎么确切,感受得不怎么深刻,就没法写。没法写而硬要写,那不是练习写东西的好办法,得不到练习的好处。咱们要养成这么一种习惯,非了解得比较确切不写,非感受得比较深刻不写,这才练习一回有一回的长进。(这儿用“练习”这个词,不要以为小看了咱们自己。咱们要学生练习作文,咱们自己每一回动笔,其实也是练习的性质。谁敢说自己写东西已经达到神乎其技的地步,从整个内容到一词一句全都无懈可击呢?)
写东西总是准备给人家读的,所以非为读者着想不可。读者乐意读的正是咱们的了解和感觉。道理很简单,他们读了咱们所写的东西,了解了咱们所了解的,感受了咱们所感受的,思想情感起了交流作用,经验范围从而扩大了,哪有不乐意的?咱们不妨站在读者的地位问一问自己:如果自己是读者,对自己正要写的那篇东西是不是乐意读?读了是不是有一些好处?如果是的,写起来更可以保证错不到哪儿去。】
【随感】
总结叶老的这篇文章,就是告诉我们,写文章从练习开始便要挑值得写的题目去写,值得写且还要自己能写,那什么是自己能写的呢?就是那些了解的确切的,感受得深刻的。
共勉!
——张乐之 2020年4月23日 18点26分 下班后一个人办公室码字的小确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