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的两位著名的创新者,比尔•博内特和戴夫•伊万斯,在斯坦福大学创立了影响千万人的人生实验室,在两位教授看来,人生并不存在唯一的最优解,人生也不可能被完美规划。正如真正的设计师不会一味的专注于思考未来如何,而是主动去通过创造诠释未来一样,大多数人需要利用“设计思维”,找到自己的生活目标,通过集中精力、大胆尝试,为自己创造更多的可能性。而他们思想的具体内容,被收纳在这样一本书籍里《Designing your life》。

第一次接触到这本书,是在公司开展的培训课上。主讲老师David在分享自己对passion的联想时,提到了这本书,于是把它记录在待读书籍中。
设计师思维
想要理解这本书的内容,首先要认识到自己过往思考模式的缺陷。什么是“设计师思维”呢?本书的推荐序作者古典老师用了这样一个问题来说明:你的人生是工业品还是设计品?

工业品意味着批量生产,效益至上;设计品则代表着推陈出新,工业品和设计品的区别在于,前者批量生产,流程固定,不需要有太多调整和修正;而后者,这意味着优化及迭代,需要不断对产品的功能进行新的创造。
正视现实,识别人生中的“重力问题”,如果一个问题不能被解决,那么它就不是问题,而应当被当作重力问题来对待。在现实面前,最有效率的行为是:接受现实。“重力问题”背后所代表的现实问题,是无法被改变、打败、欺骗的,无论我们如何努力,现实永远是赢家。准确识别“重力问题”,绕开这些浪费资源的现实问题,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实践自己对人生的设计和优化。
客观的了解当下
除了识别重力问题只外,明白自己目前所处的位置、接纳目前的状况也尤为重要。“你来自哪里、未来走向何处、你拥有什么样的工作或者事业,或者你认为你应该拥有什么样的工作和事业,这都不重要。不管你多么不擅长做人生设计,不管你当下处于什么样的境况,设计思维都可以帮助你开创前进之路。但在确定前进的方向之前,你需要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知道你正在奋力解决的人生设计问题是什么。” YOU ARE HERE这句话被写在斯坦福大学设计工作室的墙上,也应该被每个想要开始设计自己人生的人理解、铭记。
识别你的能量波动与心流体验
当我们像一个设计师一样思考自己人生的问题时,我们要开始对生活中的关键事项进行评估和记录,因为只有这样系统的评估,才能为我们做调整给出直观的意见。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目前我们大多数人都是脑力劳动者,对于脑力劳动者来说,大脑的状态就尤为重要。一些活动会让我们的身体和大脑感到愉悦,而另一些则在消耗我们的能量,一旦我们对能量的流向做了系统的了解,我们就能够对自己每日从事的事情进行重新分配和设计,让自己保持充满活力的状态。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有一种特殊的情况,它就是“心流”体验。“心流”体验,是指全身心投入的一种心理状态,当心流产生的时候,我们往往也会产生巨大的兴奋感,想要更加高效的人生,就必须懂得追求心流状态的重要性。
为人生构筑“思维导图”
回想小学时,几乎每个人都写过类似“我的梦想“、”十年后的我“为主题的作文。倘若现在逢人便,问:“你的梦想是什么?“估计会让人觉得这个提问人是卖保险的。抛开”梦想“,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内心中想要、有热情去达到的人生蓝图,不管是和现在的生活工作有直接的关联,抑或是完全根据自己的”能量波动图“做一个与目前生活截然不同的蓝图,都有利于我们加深对自己生活及人生的了解。
在失败中迭代人生计划
把人生当作一件需要不断迭代的产品,而我们自己是那个掌握主动权的设计师,经历过思维转变之后,我们要对这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失败、错误,做好心理准备,并能够在错误发生的时候,正确整理相关信息,对失败免疫,采取积极的行动认识到失败的价值,长此以往,失败真正成为了成长必须的一个重要环节,也会慢慢的随成长减少。
最后分享一下静哥哥在阅读本书后,自己的一些收获。
拥有初心很重要,它是我们行事做人的一套基准目标,但初心是应当能够随着现状、可预见的变化等可变因素,发生相应变化的,也就是说:“初心”应当是一个动词,而非名词。
人生设计课给我的第一个启发,就是不要纠结于无法直接发生改变的“重力问题”,及时对出发点做出调整。工作两年后,我陷入过对自己的怀疑:为什么大学不学习一个更与市场更符合的专业?这样现在就不用花工作之余的时间去理解财务、金融,为什么没有把握住一些在目前回想起来是“机会”的时刻?为什么当初…这样的“重力问题”,偶尔会出现在自己的大脑中,但作为一个自己生活的设计师,我知道:倘若是没有经历现在的工作与生活,我是不会对过往产生疑问的。也就是说,正是因为我走在向前踏步的道路上,我才有了正视过往错误的机会。
设计课给我的第二个启发是:适应变化,拥抱变化的同时,要理清楚变化后自己的目标的调整情况。产品迭代的目的是为了让产品更良好的进行运转,拿我进入现在公司后变化4次岗位的经历来说,每一次变化都让工作内容、工作目标发生了变化,但从长远角度来说,适应新岗位的需求、在不同岗位的工作中,积累相应的经验的和取得相应的成绩,是我踏入行业的前期阶段,对全局和整理建立理解的很好的机会,而短期目标的调整,会直接影响我在每段工作中的收获及产出。
带着产品观期待自己在不同角色、岗位中的成长,带着目标感拥抱变化。
我是静哥哥,每周日一篇读书笔记在简书发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