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知识诅咒

作者: 泉水_544e | 来源:发表于2019-07-21 14:26 被阅读12次

最近比较流行的段子手说,没有一个陪孩子写作业的妈妈不得心梗的。

朋友说,昨天教一年级的娃写作业,12-3=?怎么讲,他也理解不了,老娘气的想吐血。

这么熟悉的情景,是不是我们经常会碰到?

比如说工作中布置工作任务,你讲了一百遍,下属还是没听懂,交上来的结果总是让人不满意。

又比如说数字传递游戏中,一而再,再而三,结果总是让人失望。

还有,拆书家讲的什么鬼呀,我为什么就是听不懂。拆书家能不能理解一下爱好者的心情呢?

遇到这样的情况,你是翻翻白眼呢?还是再翻翻白眼?或者对着下属批头盖脸臭骂一顿?

明明很简单的道理,对方就是不理解,明明很容易的事情,他总是搞砸,明明很简单的概念,我都讲的那么透彻了,为什么他就是听不懂?

这是什么?

这是知识诅咒。心理学家所说的“知识诅咒”,是指在别人学习我们已经掌握的东西,或是从事我们所熟悉的工作时,我们会倾向于错估他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教师通常会受这种错觉的影响——认为微积分非常容易的教师,在面对刚接触这一科目或是学不好这一科目的学生时,就不能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知识诅咒”。

这里有几个非常重要的场景:

1、别人学习我们已经掌握的东西时。

2、别人从事我们所熟悉的工作时。

3、教师在教授刚接触微积分的学习时。

是的,这些场景都说明知识的诅咒发生在你以为……你以为别人能学习你所掌握的东西;你以为你别人能从事你熟悉的工作;你以为学生能学好微积分。

而导致这个结果发生的原因在于:倾向于错估。

倾向——指思想观点所体现的方向思想倾向。

错估——错误估计。

这个原因是基于“我们”以为,“我们”认为,我们的价值取向,我们的价值观假设所产生。从心理学上来说,它是因为我们认为这个很容易,地球人都知道。为什么会这样的呢?因为我们对我自己已经掌握、已经熟悉、已经理解的东西会在价值观假设上,会做出错误的估计。

这个价值观假设是:我以为你和我一样,我以为你的世界和我的世界一样。

 我们再来看一个案例:

物理学家兼哈佛大学教育学家埃里克•马祖尔认为,对某事了解得越多,把它教授给其他人的难度就越大。[WHAT]

为什么会这样?[WHY]

1、心智模型发生变化。心智模型改变了知识的记忆背景。

当你在某些领域成为专业人士后,你的心智模型就会发展得更为复杂,而组成心智模型的步骤也会淡化成记忆背景(知识诅咒)。

以一个物理学家为例,她可以创造一个由物理规律构成的心智模型库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比如运用牛顿运动定律或是动量守恒定律。她会倾向于用这些基本的规律来解决问题,而新手则靠问题表面特点的相似性将其分门别类,例如问题中涉及的装置(滑轮、斜面等)。某一天,当物理学教授要讲物理学入门知识的时候,她会讲怎样用牛顿力学中的知识来解决特定问题,而忘了她的学生还没有熟练掌握自己早已形成心智模型的基本步骤。教授假设她的学生会轻松地听懂复杂的课程,因为在她看来,这些都是极其基础的

2、认知错误。

教授假设她的学生会轻松地听懂复杂的课程,因为在她看来,这些都是极其基础的。——这就是元认知错误,是对她知道的东西和她学生知道的东西之间匹配程度的误判。

马祖尔说,最了解学生们在接受新概念上有什么困难的不是教授,而是其他学生。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心智模型相同、认知相近。

一个非常简单的实验可以说明这个问题:让一个人在心里默唱一段普通的旋律,并把旋律的拍子打出来,然后另一个人根据拍子去猜旋律。

总共有25组给定的旋律,因此从统计学上猜对的概率为4%

有意思的是,默唱旋律的人认为对方能猜对的概率是50%,但实际上听拍子的人猜对的概率只有2.5%,还不及统计学概率。

所以,在上面的案例中,妈妈辅导小朋友作业,12-3=?对于妈妈来说,这太简单了,这么简单的题目小朋友怎么会不会呢?而偏偏小朋友不会。因为她们之间心智模型不对、知识经验不同、认知不相等。于是,知识的诅咒就产生了。它就象一个魔咒。妈妈越是想不明白小朋友为什么不会,小朋友就会越算不好这类题目。甚至双方的认知走向差异。妈妈认为,这么简单的题,很容易啊。小朋友认为,真讨厌,这么难的题,学习没乐趣。

画风一转,来,转到今天的拆书学习课现场。

我问:“大家今天来参加本次拆书学习的目的是什么?”

全场学习爱好者抓耳挠腮、冥思苦想。有人说:“这么简单的问题,我就是来学习的。”有人说:“我是来过级的。”有人说:“我好奇来看看。”……为什么会这样的呢?自己明明是有目标来参加拆书学习的,可是在这么简单的问题面前,大家一思量,反而搞不清自己的目的是什么。

我们以为别人和我们一样,他是和我们一样的学习爱好者,一定是有相似的背景和信息点,所以,他们来了。而事实是,爱好者真没有想好自己为什么要学习?

怎么办?

我于是又问:“大家今天到这里来,是基于知识的需求,还是自己的需要?”

大家想了想说:“自已”。

我又问:“为了自己什么呢?”

大家七嘴八舌:“学习,成长,对了,是为了自己成长。”

是的。当我们抛出一个简单问题:“你为什么来学习?”大家并没有一开始就找到答案。因为甚至有些人,可能并没有听过“个人成长”这个词。但是他知道,他是为自己来学习的。若你问他:“你是为什么想学习?”他可能还是找不到答案。但是,在破解这个迷惑的过程中,把你和我放在同一背景层,于是,大家开始破界。

在这样的一个学习的过程中,检索到信息,解读信息,分析信息,建构信息,达成共识,于是,知识的诅咒就消除了。

这么讲还是不太好理解。

再举个小例子,印度有一些偏远地区的小朋友,读不上书,但他从小要为生计去推销物品,于是,在推销的过程中,他们的算术能力得到了锻炼。问题是,如果你问他:“12-3=?”他可能是茫然的。因为他不理解你的问题是要干吗?但是,如果你问他:“我买你的商品,要付3元钱,现在我给你12元钱,你要找多少钱给我?”他可能就能很快给出你答案。

所以,破除知识诅咒,需要技巧。

1、明确学习对象:学习的接收者是他而不是你。

2、换位思考问题:不要只从个人的角度,而要从学习者从他人的角度来看问题。

3、寻找沟通方法:从学习者的角度构思沟通方法。

这个方法实际上不仅仅适用于知识的传授,概念的讲解、也适用信息的传递、经验的传承、观念的沟通、认知的交互等。

实际上,上面的步骤可以理解为:改变心智模型,消除认知偏差,获得同频同理。

因此,在下周六的全国共拆,拆书家的课程设计中,就要思考,如何破除知识诅咒。首先,不要假设学习者对创意的利器这本书是全懂的,对什么是创意,如何找到创意是会的,而是要从学习者的角度思考,这本书讲了什么,它要怎么用?同时,在课程设计中,要巧妙地嵌入概念讲解的技巧、情景演练的练习,让大家在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工具。

相关文章

  • [RIA学习力便签]《认知天性》NO.8 郑远霞

    「I,重述知识」 什么是知识诅咒?知识诅咒的不良影响有哪些? 知识诅咒是说当我们对某一些知识特别熟悉以后,就会忘记...

  • 什么是知识诅咒

    最近比较流行的段子手说,没有一个陪孩子写作业的妈妈不得心梗的。 朋友说,昨天教一年级的娃写作业,12-3=?怎么讲...

  • 什么是知识的诅咒?

    拆页九 来自第五章《打造适合自己的心智模型》 P126 心理学家所说的“知识诅咒”,是指在别人学习我们已经掌握的东...

  • 什么是「知识的诅咒」?

    它的定义是:一旦知道了某件事是什么样的,就很难想象不知道这件事是什么样的。举个例子,差生向优生请教,而优生耐心讲解...

  • 什么是知识的诅咒?

    刚看到这个词组的时候,一脸懵。知识还有诅咒,从来没有听说过,也许是我少见多怪了。同时也产生了好奇,什么是知识的诅咒...

  • 什么是“知识的诅咒”?

    今天看了一本书,它的名字叫《让创意更有黏性》。 在这本书中,作者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知识的诅咒。 为了解释这个概念...

  • 「RIA学习力」《认知天性》No.8,Coco

    拆页九「I,重述知识」什么是知识诅咒?知识诅咒的不良影响有哪些?「A1,激活经验」梳理你建立过的心智模式,至少找到...

  • 「RIA学习力」《认知天性》No.8,桃姐

    拆页九 来自第五章《打造适合自己的心智模型》 P126 P129 「I,重述知识」什么是知识诅咒?知识诅咒的不良影...

  • 区块链的写作,一不小心就被知识诅咒了

    这个题目也许会让你很生气。被知识诅咒了?什么鬼?你才被知识诅咒了,你全家人都被知识诅咒了! 哈哈,莫急,莫气,且让...

  • 《行为设计学》什么是“知识的诅咒”

    原文引用: 前言 “知识的诅咒”。我们一旦知道某种知识,就无法想象不知道这种知识时会发生什么,我们的知识“诅咒”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什么是知识诅咒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zvml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