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主要考点
1.了解财务报告目标和会计基本假设
2.掌握会计基础
3.掌握可靠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和谨慎性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4.掌握资产、收入、费用、利得和损失的概念
5.掌握会计要素计量属性
财务报告目标
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
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会计基本假设
1.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就是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会计主体界定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
2.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3.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若干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
在会计分期假设下,会计核算应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告。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年度和中期均按公历起讫日期确定。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
(四)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会计基础
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我国政府会计部分经济业务或者事项的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除此之外的业务采用收付实现制。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1.可靠性
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
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2.相关性
3.可理解性
4.可比性
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具体包括下列要求:
(1)同一企业对于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
(2)不同企业同一会计期间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
径一致、相互可比,即对于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不同企业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以使不同企业按
照一致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基础提供有关会计信息。
5.实质重于形式
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
法律形式为依据。如果企业仅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那么就容易导致
会计信息失真,无法如实反映经济现实和实际情况。
6.重要性
7.谨慎性
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
估负债或者费用。
但是,谨慎性的应用并不允许企业设置秘密准备,如果企业故意低估资产或者收益,或者故意高估负债或者费
用,将不符合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要求,损害会计信息质量,扭曲企业实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
对使用者的决策产生误导,这是会计准则所不允许的。
8.及时性
资产、收入、费用、利得和损失的概念
资产
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收入
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费用
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利得和损失
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
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会计要素计量属性
1.历史成本
资产按照其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按照其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2.重置成本
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负债按照现在偿付该项债务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3.可变现净值
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量。
4.现值
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计量。
5.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是指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