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王志涛---讲好故事的七大原则

王志涛---讲好故事的七大原则

作者: 培训助理 | 来源:发表于2019-05-08 09:44 被阅读0次

    阿里巴巴的马云为何每次开会都讲18罗汉,每次都讲高考没考上,最后去了杭州师范?新东方的俞敏洪为何每次都谈自己高考考了三次才考上北大,成绩不好,没有女生看得上,最后还被北大开除等等?这些故事,都是为了宣传公司而服务的。这些故事广为传播,是因为他们都具有共性。用美国故事专家安妮特·西蒙斯总结出的结论,有共性的6个故事才更容易传播:“相信我”的故事“我;是谁”的故事;“我为何而来”的故事;“愿景”的故事;授人以渔的故事;“我知道你们在想什么”的故事。

    讲故事其实也是有套路的。三国时期的曹植曾有“七步成诗”,把讲故事的这个公式就可以叫做“七步成故事”。这七步是:①目标;②阻碍;③努力;④挫败;⑤意外;⑥转折;⑦结局。

    先来看看我们都熟悉的西游记,其实每一集基本上都是这样一个套路:

    三个徒弟辅佐师父唐僧去西天取经,这是“目标”;走着走着,路上突然出现了一个大妖怪,使出妖法抓走了唐僧要把唐僧吃了以此长生不老,这是“阻碍”,西天取经的巨大的障碍。于是,孙悟空使出了七十二般变化用了多种计策与妖怪斗争,这是自己去努力解决问题;可是,孙悟空再怎么“努力”,也斗不过妖怪,于是猪八戒,沙僧等也被活捉了,这是“挫折”和“意外”。这个时候,急坏了孙悟空就会绞尽脑汁想怎么办。突然,峰回路转,想起了观音菩萨等各路大神,请来帮忙,这是“转折”。观音菩萨一来,轻轻出手就将大妖怪降住,原来,这只妖怪就是菩萨身边的一个坐骑之类的。最后师傅他们都得救了,师徒四人继续西天取经,这是“结局”。

    再来看看流传甚广的“袋鼠与笼子”的故事:

    一天,动物园管理员发现袋鼠从笼子里跑出来了(这几句话交代了潜在的目标:其实就是要把袋鼠关在笼子里)。于是开会讨论,一致认为是笼子的高度过低(阻碍)。所以他们决定将笼子的高度由原来的10米加高到20米(努力)。结果第二天他们发现袋鼠还是跑到外面来,所以他们又决定再将高度加高到30米(挫折)。没想到隔天居然又看到袋鼠全跑到外面,于是管理员们大为紧张,决定一不做二不休,将笼子的高度加高到100米(挫折)。一天,长颈鹿和几只袋鼠们在闲聊,“你们看,这些人会不会再继续加高你们的笼子?”长颈鹿问。“很难说。”袋鼠说:“如果他们再继续忘记关门的话!”(简单的几句对话整合了意外+转折+结局。)

    这是一个完整的讲故事的套路,灵活改变就可以用于写作、可以用于演讲、可以用于设计自己的故事。你看,只要问自己这七个问题,再加上前面的“讲好故事的三大原则”,就可以组织一个“有开头,有结尾,有冲突,有转折”的完整故事:

    ①主人公的“目标”是什么?

    ②有了目标之后,他遇到了什么“阻碍”?

    ③他如何“努力”去克服阻碍。

    ④努力之后,“结果”如何呢(一般情况下,是不好的结果)

    ⑤如果结果不理想,那么代表努力无效,那么超越努力的“意外”可以改变这一切吗?

    ⑥意外发生,那么故事情节如何“转弯”?

    ⑦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讲好故事的三大原则

    1.让你的故事有情节、带感情

    很多人讲故事有一个共性,他们确实是知道讲故事特别重要,但他们怎么讲呢?“我早上起来去跑步、上午去公司办公室开会、中午吃饭、下午出去拜访客户、傍晚陪老妈散步、晚上见隔壁老王……”都是类似这样的方式,但这并不是故事,这是流水账,木有情节、木有感情、平铺直叙,听众不会喜欢。

    还记得小时候都听过的经典故事吗?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听完这三句话,我们立即就会被带入到那个情境中。因为这三句话包含了讲故事中非常重要的三个因素:时间、地点、人物。在故事中,一旦出现时间、地点和人物之后,一个故事就有了最最基本的样子了。

    接下来,更重要的是情节,没有情节的故事会让人昏昏欲睡。最精彩的情节是有套路的,坏蛋作恶,然后英雄打败了坏蛋。坏蛋不仅仅是人还可以是困难、问题、痛点、不幸、糟糕的体验等。那英雄呢?可以是意志品质、价值观、好的体验以及解决方案等。

    乔布斯就是位会讲故事的大师,它在介绍产品之前往往会做一些铺垫,引出“坏蛋”出场。比如,在发布iPhone时,乔布斯罗列了一大堆所谓的智能手机,抨击了一通后再引出这些个手机一点都不智能,并没有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便利。接下来,英雄出场,iPhone就扮演这个角色,有了iPhone,世界得到了拯救,英雄让世界更加美好…讲故事其实是只要你的故事有时间、地点、人物、冲突、结局,同时记得带上自己的感情,效果就不至于太差。

    讲故事是技术和艺术的结合,可以“源于生活,又适度的高于生活”。重点是,让你的故事有情节、带感情。

    2.让你的故事有目的

    讲故事要有目的,绝不是为了讲而讲,比如通过讲场景故事来向学生介绍理论,通过讲自嘲故事来调节气氛,通过讲成功案例来影响客户,通过讲屌丝逆袭故事来激励团队……大部分人都不喜欢听大道理,他们喜欢听故事,因为故事听起来更真实、更有温度,能够在开始时就建立与讲者之间的链接。通过故事来讲道理,听者的接受程度会大很多。尤其是讲者把自己放进故事里。

    举个例子,我前些年曾主讲一门管理课程,有一个关于流程管理的知识点。我把这个知识点隐喻在故事里:“去年的春节假期回到家,在老妈的要求下,我开始下厨做饭,但做来做去家人对我的厨艺总是很不满,他们总结了我的厨艺,用“黑乎乎、黏糊糊、咸惚惚”九个字来形容。我百思不解为何我做饭做成这样。有一次,我擅长做菜的老弟问了我两个问题,最后的结果是让我恍然大悟。我老弟问我的第一个问题是:你做饭知不知道先后顺序,要先放啥后放啥?比如说芹菜炒肉,比如说青椒土豆丝。第二个问题是:你用的是哪种锅?

    我一边回答这两个问题,老弟一边给我做分析,原来我做芹菜炒肉时两种原料一起放的,导致芹菜熟了肉还没熟,为了让肉炒熟就得时间加长就导致芹菜炒老了;炒青椒土豆丝时,应该把土豆丝放在水里泡一下这样就不会有淀粉溢出来导致糊锅;而我为了炒菜时手腕轻松不累,选了一个最薄的不锈钢炒锅,导致炒菜时受热不均匀有的地方糊了有的地方还不熟,一翻炒,糊的发黑的部分就把整个锅里的菜都整成黑色的……如此这般。

    其实,在炒菜时没有先放肉再放芹菜、土豆丝没有在水里泡一下在流程管理上就叫做步骤颠倒了或步骤减少了;选的锅不对就叫做关键工具不到位。这其实就是流程管理出了问题。没有尊重系统流程的完整性……”

        身边的事情,信手拈来的事情也可能是一个好故事,将道理隐喻在故事中,就是将抽象融于具体当中。

    3.让你的故事有画面感

    当你讲的话能够在观众脑海中产生画面感时,留给听众的印象就会更加深刻,比如水浒中著名的倒拔杨柳一段:智深相了一相,走到树前,把直缀脱了,用右手向下,把身倒缴着;却把左手拔住上截,把腰只一趁,将那株绿杨树带根拔起……你是不是产生画面感了?

    其实产生画面感的原因简单来说就是调动了我们的5大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下面举例子来说明下如何描述天气很冷。

    视觉:窗户上结满了霜花,昨晚泼在院子里的水结成了厚厚的冰;

    听觉:窗外的西北风呼啸着吹,窗户都被吹得发出了阵阵响声;

    嗅觉:走在路上,闻到的是刺骨的寒气;

    味觉:轻轻地吸一口气,就好像吃了一口冰激凌;

    触觉:在外面骑自行车的时候,还没几分钟,两只手就失去了知觉。

    主持人柴静就很擅长使用5大感觉,她的整个演讲都让人沉浸在画面感中,注意力被她牢牢抓住。比如,她在一次演讲中讲到:“春天来的时候门开着,风进来,花香进来,颜色进来,有的时候你碰到雨或者碰到雾的时候,你会忍不住想要往肺里面深深地呼吸一口气,能感觉到那个碎雨的那个味道,又凛冽,又清新,秋天的时候你会想跟你喜欢的人一起,就一个下午什么都不干,懒洋洋地晒一会儿太阳,到了冬天,你跟孩子一块出门,雪花飘下来她伸着舌头去接的时候,你会教给她什么是自然和生命的微妙。”

    王志涛 老师

                         ——中国培训行业教学罗盘理论创始人

    知名教学技术专家,教学罗盘理论创立者

    曾任人众人教育集团课程研发总经理

    曾任寓学于乐教育研发院院长

    曾服务汾酒集团商学院、中国电信天翼互联网学院、

    北京大学、长江商学院等知名高校 特聘讲师

    出版专著《教学罗盘:基于建构主义的整合教学模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王志涛---讲好故事的七大原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xipo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