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跟十岁的孩子吵了一架,原因只有一个“做作业了吗?”“快点做啊”“还有多少没做啊?”……但是他就是不能立马行动,吃一会,喝一会,跑出书房四处看一会。
然后的然后,大家都语气急躁了,一急躁他也跟着急躁,紧接着就是噼里啪啦吵一架,最后再哭着认错说再也不这样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11135716/bedeff6f91aa0a03.jpg)
我也在深深的反省:要温柔提醒,克制情绪,明天一定要改,一定要改!可是下班后明明是面带微笑刚说了两句话,又重复同样的场景。当妈的控制不住要提醒作业,当儿子的好像也养成了习惯,不提醒就不做,提醒了也是磨蹭着做。
当妈的都是这样吗?还是只有我情商不够?也看过尹健莉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那本书,觉得句句有道理,别人家的孩子总是那么懂事,说一遍就可以改正了,为什么用在自己的孩子身上说个十遍八遍他还是这样呢?
鲁迅在《我们怎样做父亲》中谈到“孩子的世界,和成人截然……长者须是指导者协商者,却不该是命令者”,写作业这件事,要懂得有效沟通,找对方法,而不是命令其做。否则一定适得其反。
新闻上有报道,说陪孩子写作业以致心肌梗住院,看过此文后,大家对陪孩子写作业这件事也是大倒苦水。最后总结一句话:还是命重要,作业就随他去吧。
但是真的能够随他去而不管吗?不行,该管的还要管!但是要找到正确的方法,怎样去指导孩子写作业,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
经过一番深思,我决定试试这种方法,比较法。就是让孩子知道,同样的时间段自己的好朋友作业写完了吗?我和孩子班级中的几位家长聊了聊,建了个学习群,群里有五六个孩子,大家都是好朋友。我们规定每天八点钟前把作业发到群中,最后一个发作业的孩子罚做五道计算题。经过几天的实践,现在孩子放学回家后的状态是这样的。
回家放下书包先休息下,吃点喝点,补充好能量后,把需要做的作业都写在一张纸,做到心中有数,大概需要多少时间也能预估出来。需要用到的课本,作业本,笔墨纸砚都准备好。
然后就自觉得投入到与作业的战斗中去。容易的题目快速做完,难你课目,或者不会的题放到做。实在不会做,请家长讲解。竟然还会主动要求再出几道同类型的题目多练习。
因为发到群里的作业,好朋友都能看到的,错太多也不好意思,更不好意思是最后一个发作业。几个孩子每天都争先恐后的发作业,惟恐是最后一个发作业的。
看过一些书,一般都是强调孩子之间不要横向比较,就是不要和别人比,要和自己纵向比,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但是我认为,让孩子看到别人在做什么,也是很有必要的,就像身处一个班级中,大家都在写作业,自己也不好意思不去完成作业。
由被动的你必须做作业,转变成我要做,仅仅只需这一步就能轻松完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