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都市剧电视剧
笑评《我的前半生》

笑评《我的前半生》

作者: 静工皮匠 | 来源:发表于2018-05-16 17:40 被阅读45次

        《我的前半生》很火,很多公众号都在写,写剧情,写人物,写段子。目前追到了三十几集,已过大半,稍稍整理了思绪,在纠结着到底写自我代入版的“切肤之感”呢,还是来一次无底线吐槽呢?本想着该剧是多么的励志,在讴歌当代知识女性的独立自由,积极向上的可贵品质,与时代特征如何的相戚相生,但细细思量,这又何尝不是一部冠以流行词语“离婚”、“闺蜜”、“职场”、“房子”、“孩子”等元素的又一霸道总裁样式老套剧情人物设定的快餐文化宣讲呢?一切从一个无所不能,高高在上,貌似精英,上层圈贵的贺函上仙开始吧。

      一个老少皆宜、男女通吃、集智慧财富、浪漫务实,貌美与责任为一生的资深咨询师。作为咨询师这个职业,以解决当事人问题为己任,帮助对方成长、成功、实现目标以及如何做到利益最大化的外脑注入行业。在我看来,很多平民老百姓是消费不起的,就像律师和心理咨询师一样。贺函的角色在剧情里,向大家完美的诠释了这一行业所要求的基本素质:理性,关注,开放,接纳,中立,资源整合,及时变通等能力。当然,剧情戏说他与女友闺蜜的牵扯,似乎用力过猛了,并用这牵扯撑起了整个《我的前半生》的场子。冥冥中,他在子君心中的位置就是我们女主的前半生和后半生的人生结点。

        这样好吗?一个职业人应有的“界限感”,在女主这里就悄然殆尽了。开始演贺函和唐晶在一起的生活,贺函在对待工作家庭,同事情人 的角色和情景时,界限感拿捏的非常爱憎分明,与其说,贺函最终变心了十年相守的恋人,倒不如说是,唐晶直接把子君一步步推向贺函的怀抱。这是一个过程,是所有剧情里必须有的桥段。

     

      贺函的霸道总裁形象就这么出现在了女主及女主全家人的面前,自然而然的渐入,可谓臭味相投,日久生情,又恰大好处的被那帮人极度敬仰着爱戴着,甚至是唯命是从,试问这种感觉,男主会觉得有什么不妥呢。剖析一下他与唐晶的关系,从恋爱的角度来说,对贺函是不公平的,十年的师徒恋,贺函在情感需求上是非常疲惫的。唐晶质问贺函为什么这么多年来不向她求婚,自顾的又得出结论,只因不够爱。好吧。这是对的。贺函考究吃穿住行,对生活品质要求很高,又会享受其中,并对恋人唐晶也百般讨好爱护以及极力的引导其与已同频。唐晶给予的反馈是什么呢?仍然像开足马力的火车头,甚至是没有眼色的刺头,自顾往前冲,即使恋人在工作上一再让步与迁就,她还是一味的纠结着道听途说的一夜情,竟与恋人结下心结七八年,这样的小心眼和工作上的跋扈,让你十年的爱人还怎么决心与你相托呢?当薇薇安多年后的示好后,你是解了心结,轮到你的挚爱呢?他是早已决定与你分手的,你们彼此已是参悟并照做的。订婚上,唐晶你是缺席的,对吗?反而,你因为一场病,和解开一个心结,又貌似看懂生活,回头来找前任并主动求婚。这是为下一个剧情做好的戏码吗?让大家同情谁呢?仅供看官们纠结,到底贺函该与谁结婚呢?

       

        关于贺函,同情心泛滥,冷血又不自知。大爱其实和无爱等同。但雄性荷尔蒙、肾上腺素、多巴胺的极度不平衡,是爱情的最好诠释,它已经让你冲动又不得不极力遮掩行为了,为什么还不停下来,认真问问自己的心,这个关系到底抵达哪一层面了呢?当危机尚未出现的时候,面对唐晶的逼宫,和在子君面前的情不自禁,为什么不思考一下呢?你还惯用你的资深咨询师的职业素养来解决徒弟本身的尊严问题吗?还是唐晶在求婚时给你的妩媚与温柔是你这么多年的渴求或是情感需要的补偿,你难以抗拒吗?总之,好奇怪。你根本跳不出,一直以来,你给自己塑造的一个中层阶级粉饰来的霸道总裁形象?好辛苦哟。注定,竹篮打水一场空。不过,我打心眼里希望,贺函和子君能结婚,第一,他们的生活品味上有相似,子君也是爱穿爱吃品味生活的人物。二,子君及她的家人对贺函的爱慕敬仰,足够维持男女在家庭地位上的势力分配了。三,贺函需要一个从骨子眼发散女性气质的子君,而不是一个女汉子。当然,独立和女性气质没有交集。四,子君也是一个灵活变通,勤奋好学的人。同时,和贺函一样,大爱。

        说说女主,罗子君。我认为她才是全剧女性里智商最高级的人物,单纯、善良、懂爱、懂生活、自我认知完整。能够努力把家庭主妇做到极致,能够把工作做到让人敬佩,能够对情感收放利落,很不容易的。但要搞搞清楚,如果这一切,没有粉饰霸道总裁和不知好歹的闺蜜一路护航,会这么一路走下来吗?这样的励志,还是虚空摆设的吧。就家庭成长背景来说,在一些何去何从的决策上,罗子君会怎么做呢?参考母亲,妹妹的评判,决断吗?还是会有什么其他办法走出来呢?我想不出来。对她前半生生活的设定,不吃些苦头,历经蜕下几层皮的生活考验,她能这样逆袭,简直是概率性事件。

        话说,一个离异单亲妈妈,在当代成为了一种社会现象。老早有数据显示,大概是20世纪90年代到10年前之间吧,在全世界的很多国家里,她们是社会弱势群体的代名词,青少年犯罪、贫穷、凄苦是这一群体的常规版宿命。现在有什么样的数据和结论了,我还没有接触到。但,这一群体的宿命,一如《我的前半生》一样不可改变——那就是进取,赚钱,值钱。除此之外,给你一沓贺函,一筐唐晶,你也无福消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笑评《我的前半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zhm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