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开会前,我来得很迟,不得不坐在后排。刚一坐下,发现左边的一位女同事正拿着手机在翻屏。那是一部oppo手机,屏幕很小。她一点儿也没有发觉我坐下来。我跟她说马上开会了,领导都进来了。她才回过神来。这是11年前的事情了,那时候手机只能挂QQ,顶多可以浏览网页。她神情很投入,忘记开会前的嘈杂声,我什么时候坐下来她都不知道。显然,她被小说里的情节给吸引了。看书的她,我发现很美。
也有一次,过节回到老家,我闲着没事,坐在大厅里,其他人都在喝茶,看电视,聊天,但是我的堂弟却在用手机看小说。也是两耳不闻一点声音,只埋着头,眼睛是那么出神地看。周围的声音,跟他的静态相比,对比太强烈了。我没有注意到别人都在聊什么,但我却很羡慕堂弟的心境,静静地使自己的思想沉入书里,与书中的人物进行交流。忘记周围,忘记烦恼,忘记自己,任思想在书里流淌。
看书是一种兴趣,更是一种心境。两者都需要培养和历练。
受社会快餐式文化的影响,片段阅读的人很多,但是真正沉得入心的人,真正能宅在家里或者排除万难,自律地把一本砖头厚的书看完,看上半个月,坚持到最后的人确实非常少了。有一些人,一拿到一本小说,就不知所以然,自问,我看这本书干什么?这本书里说的话,那爬满文字的页面,就像平时说话一样。看不进去的,还不如网上购物。
有些人,终于与书沾了点边,但是他总在思考这篇文章的结构,在想这个作者的风格,是不是自己喜欢的。如果是就看一看,但是若坚持看了几页,他会甩手一扔,这本书,看了开头我就知道结尾了,风格已经定了,何必再看?然后又继续看别的书,看着看着,觉得那些书,写得也是很一般,说不定我也能写出来。心始终飘在半空中。
台湾作家琼瑶,从小特别爱看书,出生于书香家庭的她,她的父亲是大学的老师,她从小受到家庭教育影响,很痴迷于看书。天天跑到学校图书馆里看。她什么书都看,书就像磁石一样,她的执着精神,就像一枚钉子,钉子是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会被磁石吸引的。她无书不看,直到图书馆的书都被她翻遍了,管理员不得不对她说:“我想不起什么书你没看过了”她的痴迷的心境,这种浓厚的文字兴趣,造就了后来的琼瑶。
还有韩寒,也是一个非常爱看书的人。他以前读书的时候,住校。每天晚上寝室熄灯了,他打开手电筒看,全然不顾睡觉。有时候看通宵。
读书的时候去图书馆看书,有些同学是为了充电,有些是为了打发无聊的时光,很少同学是出于兴趣,为着文字,是文字的力量吸引着他们去看。
为看书而看书的人和喜欢某位作家而看书的人,总比那些碎片式看书的人心境要强一些,而那些无书不看的人,视文字为生命的人,达到一种忘我的痴狂的境界,这样的人,后期很可能会成为作家。不论是喜欢还是不太喜欢,兴趣可以一点点地培养,有了兴趣不坚持下去,最后也沦为碎片式阅读一类。看书的心境是很美的,一种全身心地投入,忘乎自我,沉静下去,什么烦恼都没有了。就像追剧一样。
如果说阅读是最美的姿态, 那么看书就是很好的精神归宿。闲时,利用好宝贵的时间,静静看书,慢慢把兴趣培养,修炼自己。这一定是很多人内心的期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