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说呢?大过年的,嚎啕大哭好像不适合“贺岁”这两个字。本身真没想看这部《你好,李焕英》,对于消费大众眼泪的剧本一直不太敏感,可是蔡同学为我多买一张票,我就把那份拒绝放下了…
我记得最打动我的是工厂联欢沈光林表演那段,已经觉得丢尽脸皮抬不起头来情况下,因为看到心上人在笑,所以鼓足勇气站起来重新表演:“焕英笑了,我得保一头儿。”这真是难得一见真诚。至于越到后来妈妈省钱退车票踩着雪走回去,我表示理解同时,心里想:我不能做砸锅卖铁也供孩子的母亲。忽然就笑出来,幸好戴了口罩没引起注意。
我不打算写影评,我只是从很多人的感动里发现一个社会现实,这样单方面赞妈妈含辛茹苦的别扭剧本总能收获眼泪;这样儿女悔不当初没争光的题材还能收获眼泪。哎…几年前招行广告文案:大洋彼岸家长凌晨视频教留学娃炒鸡蛋,为了在同学中表现。时至今日,同胞们还在流这样的眼泪,心理咨询工作要发扬光大。
写到这,尤其感谢母亲,在爸爸离去的岁月里带着我和姐姐生活。会严厉,会批评,会工作,会努力,会计划存钱,会思考改变,会出差,会在年节有仪式感,会做头发,会穿漂亮衣裙,但没有要求我为她争光…她没有总是夸奖鼓励我,但她面对生活的稳定与从容让我印象深刻,她那副稳定的样子印刻在我心里。对于孩子来说,被要求为大人争光真是亚历山大。你们成年人长这么大,竟然还要孩子争光,究竟是成人太糟糕还是孩子太厉害?
我对于孩子不会一边告诉她只希望她健康快乐,另一边又深锁眉头问她能不能给自己长一次脸。这样不只自相矛盾,也会让孩子心生困惑。只有健康快乐我觉得很难,可以说比力争上游难很多。其实,栅栏里的猪娃娃是健康又快乐的,可是人有脑、有智商有情绪。
剧本源于生活,这个电影展现很多现实中亲子关系。小娃娃天真可爱,家长有的是心思夸她聪明伶俐,拉裤子是自然可以被理解,长大就开始逐渐变化,可又不甘心表露过于明显,仿佛对现状不满就是贪慕虚荣,谁也不想沾上这样词汇,于是无论如何也要肯定自己最终是幸福的。
不难发现,社会中看起来积极乐观的家长往往是家有幼儿。这时候的他们还可以从天真烂漫的孩子身上汲取力量,也还没有开始面对足够多竞争压力与教学要求。
有人会说“知足常乐”仿佛自己是知足的,后面又加一句“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这就有点微妙,既然是知足,那你究竟还在比什么?又不愿意承认自己在比,于是只好表面上轻松“放下”暗暗比较,实在受不了才冒出一句“你什么时候能给妈长一次脸”,听听,其实是一直不满意,已经忍很久。
话说回来,涉及三观,电影里有一根嫁人的线穿梭其中,什么时代了?还在讲穿越回去换一个老公改变命运?可见读书多重要,不读书哪怕倒退20年依然毫无优势可言。
最后,真的不必总强调母亲伟大,母亲只是母亲,母亲做得好也并不是因为她代替了父亲。过多的赞颂,让很多母亲被标签化,好像不披荆斩棘牺牲一次就不是好母亲。我就因为常带孩子出门玩耍被评价脑子里没有正事。无论父母亲,在力所能力处足够好就可以,能自然表达爱与支持,也能不剥夺她受挫折,就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