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个人品牌技能特训营亲子教育教育
开学季,分享给每一位父母的反思清单

开学季,分享给每一位父母的反思清单

作者: 动妈2017 | 来源:发表于2018-03-02 11:18 被阅读14次

    马上就是三月份开学季,我的孩子也将迎来他第一次走入幼儿园这样一个崭新的时刻。

    今早,我在准备入园手续需要的材料,其中一项是需要带一张全家福和孩子自己的一张照片。

    准备材料这种事不都是父母来做的吗? 就一个转念我改变主意了,原因是昨晚读到的一本书《父母的格局》,其中提到一句“最好的选择是孩子基于自己灵性的选择”

    带着这样的好奇,我倒是想看看他会如何选择呢?

    说实在话,我很期待看到他的答案,假如面对选择,他的反应是“不知道,没想法”,这个倒是我最应该担心的。

    接下来的选择过程极其令我吃惊和感动,从中我收获了三年来作为全职妈妈最大的一个感悟。

    我们一起从抽屉中拿出整整三年的成长相册,我让他自己翻翻开,想带哪张照片,他翻的很认真,每到一张就兴奋的说照片上的场景和故事。

    “看,爸爸一起坐托马斯”他兴奋的说。
    我试探的问:想要带这张吗?
    “不要”
    虽然他喜欢很多张,但是始终没有想要拿出来的意思,
    直到他想要拿出一张照片,
    那是一张两个妈妈,两个孩子的四人照,
    我、动动、男男、男男妈妈。

    那是我的邻居,也是年龄跨越10岁但可以称的上是朋友的一个妈妈。

    (上面这三张,他依次敲定的顺序是从左到右)

    最终,他并没有选择要求规定的全家福,而是依次选择了三张照片:四人照,蒙牛工厂参观的单人照,一张动爸和他在满洲里一个金黄色喷泉边的照片。

    那一刻,我必须承认其实我并不懂我的孩子,我自以为是的以为我懂,然而并没有。

    如果要我帮他选择,我大抵会选那些看上去美美的,在专业影楼拍的照片,然而孩子的选择是那些充满故事和回忆却看上去普普通通的照片。

    我想,大概在他的心目中,那些一同经历的具体回忆才弥足珍贵,而且同伴的意义很重,甚至某些情境下超越了父母能给予的。

    这仅仅是我的推断和臆想,我并不能真正读懂他选择背后的思考逻辑,当然这个年龄的孩子也很难充分的靠语言表达出心中所想,但从他的神情和动作,我能感受到他是真心喜欢和一份小小的笃定,我能做的是尊重他的决定。

    从这件事中,我收获的感悟是:

    1. 作为父母,我们必须承认,其实我们并不真正懂孩子。

    孩子出生起,孩子是一张白纸,其实我们父母上岗也是一张白纸,都是第一次做父母。

    我们自以为是的以为我们是成人,就理所应当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这个逻辑想来还真有点问题。

    不得不承认,即便我们努力换位思考,当成一个小孩与他们对话,也始终无法替代另外一个同龄小伙伴所带来的平等感、一个世界的理解与被理解的感受。

    有几个例子可以解释:

    回忆下我们自己的童年,儿时的我们有什么心事,我们最终倾向于同龄朋友而非父母。

    背后的原因大抵是:父母不会理解,说了也没什么用处。

    我是经常带孩子去各种邻居家串门的,因为我很早就发现大人与孩子之间的玩耍所带来的愉悦感,完全不能代替孩子们之间在一起玩所带来的快乐。

    比如上面选照片事件中提到的那个邻居小男孩,他俩在一起玩的时候每次都特别嗨,他们之间有对话有互动有肢体的接触,每次分开时候的恋恋不舍,说实在话,我也不能完全理解那种隐隐的却充满默契的感情。

    但我能明显的看到,他跟小伙伴在一起的时候,比跟大人在一起更加释放天性,更加快乐。

    2. 大胆让孩子自己做选择,最好的责任感来自自己可以做出选择。

    很多时候,亲子关系中那些不必要的矛盾和头痛点,来自于我们太替孩子做选择了。

    正是因为这些选择并非孩子自己所愿,所以他们就有了随时毁约,随时改变的权利。这是一件非常拧巴的事情。

    择园问题上,很多父母就非常明智,他们带着孩子去不同的幼儿园参观,去看去听去感受,然后回来让孩子自己做决定。

    我的邻居妈妈就是这样做的,孩子最后给出的决定是一家教师空间很大很干净,户外有着很大草坪,阳光照射度非常充足的一家幼儿园。

    你瞧,孩子是有自己的判断标准的,我们能做的是尊重

    “孩子太小,他能懂什么”我是最讨厌持这种观念的大人的。你都没让孩子试过,你怎么知道孩子没有自己的想法?

    比如我家孩子是托马斯控,他喜欢小火车,不喜欢其他车。每次到玩具店,我总觉得家里已经太多小火车了,就有意识的引导他看看别的类型的玩具。每每以我的意志选择后,结果就是孩子对那些“我”选择的玩具很快就去失去兴趣,进而不再玩了。

    后来,我克制住自己,每次遇到选择题,不论是去什么地方,跟谁约,喜欢什么书,我尽可能让孩子自己做选择,结果就是他会忠于自己的选择而去负责,比如他会非常爱护他所有的托马斯小火车,而且玩不厌。

    我们总是自以为是的以为我们做出的选择才更加理智,更加合理,是最优方案,然而这个评判标准却始终在孩子手里。

    按自己的意愿去选择,然后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就像诗人纪伯伦那首《Children》里的诗词一样:

    孩子因我们而来,却非属于我们

    我们能够庇护的是你的身体

    而非你的思想和灵魂

    因为你的思想和灵魂属于我们都不能到达的明天

    最后,分享几点具体的操作建议给看到此文的父母朋友们:

    1. 从身边小事让孩子自己做选择 (先选择,后负责)

    比如今天穿哪件衣服出门,周末去游乐场还是采摘园,晚上去同伴A还是B家,再玩10分钟还是半小时,看一集动画片还是三集等等

    2. 细心观察孩子在怎样的情形下更自然更开心更有意愿

    这里可以借用古典老师的AEIOU自我观察日志的五要素

    **Activities 活动 ** 具体在做什么事?有组织还是无组织的?孩子在其中的角色是主还是客?是领导者还是跟随者?

    E**nvironment 环境 **身处何方?环境带来什么感觉?

    Interactions 互动 对象是人还是物?陌生的还是熟悉的?正式or非正式?

    Objectives 物品 接触到什么样的物品或装置?是否带来加强的专注感?

    Users 使用者 身旁有谁?带来正向还是负向的体验感?

    在这样实践-观察反复摸索中,父母会更加懂孩子背后的心理和大脑的思考逻辑,这样练习的好处是我们可以不再那么自以为是的“做父母”,而是可以一步步成为“孩子的朋友”

    愿我们都能成为自己孩子的“朋友”。

    动妈碎碎念:

    如果你也正值孩子入园,欢迎留言写下你的故事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开学季,分享给每一位父母的反思清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xtax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