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前我就设计好了一个孩子基本信息统计表,第一周前两天就让孩子们填好了这个统计表。主要就是他们的年龄、生日、家里有几口人、兴趣爱好、最喜欢的事情、近期目标及人生理想。
开学比较忙碌,当时孩子们填完后我就给放了起来。这几天我挨着把他们写的信息给统计在了电脑上,但是慢慢统计着我的心情变得沉重起来。
我记得刚开学统计的时候我和他们说把真实的想法统计上,如果喜欢玩手机也写上,我就是想看看他们现在的状态。
等到我统计完,我感到了触目惊心。我们家长或者老师真的不了解孩子的心理,而且他们的信息反馈也让我陷入了沉思。
这55个孩子里面,大部分都是四口之家,有的家里甚至有五口人或者六口人,大部分都是二胎家庭,孩子的心理和一胎家庭是完全不一样的。
还有最可怕的是我问孩子们最喜欢的事情,55个孩子里面有26人是玩手机游戏或者平板,有30个人最高兴的一件事情是玩手机或者看电视,竟然有21人把玩手机当成了自己的兴趣爱好,有12个人的人生理想是当主播。
这个数据让我沉默了。
首先我感受到了我落后了。这些孩子们完全融入了网络原居民的生活环境中,他们从出生开始就接触了手机和电脑。他们的生活中已经离不开手机带来的便利生活,这温床为孩子们痴迷手机游戏提供了很好的便利,让很多孩子的时间和生命完全浪费在了手机游戏中。
其次就是孩子对于手机的痴迷让我重新认识了当下的责任和危机。三年疫情,大部分农村家长都是外出干活挣钱,把手机留下来给孩子上网课,但是孩子高度不自律,家长也没有做好监督和引导,导致很多孩子在手机中找到了温暖和被关注感,他们沉迷于虚拟世界不愿意走出来,导致更多的学生心理出现了各种问题。这四五年通过我接触的孩子很明显有心理问题的孩子越来越多。抑郁、暴躁、自闭、自残、心理脆弱、极度自卑、没有安全感、焦虑等现象都越来越多地体现在了孩子身上,中国少年儿童的自杀率和出现心理问题的频率越来越高......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家长和老师高度重视和深刻反思。
再次,我们当下的教育模式和思维是否已经不适应新时代的孩子们了。这些孩子从出生开始接触手机和网络,在网络世界他们的认知、行为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我们的老师常常用几十年不变的教学模式来填鸭式地给孩子们灌输陈旧的知识,孩子们开始对学习对学校失去了兴趣。
当他们丧失了学习兴趣的时候,原生家庭不会给他们提供多么好的疗愈方案,甚至因为学习成绩不好家长冷嘲热讽甚至是拳脚相加,最终他们也会丧失对生活和生命的兴趣,他们最终就会放弃自己,沉迷于网络世界里找寻那样的刺激、被尊重和被需求感。
这些都不是我们家长和老师愿意看到的,所以我们老师也好,家长也罢必须要改变我们的思维模式和教育思想,多陪伴鼓励每个孩子,多关注孩子的闪光点和进步,走进孩子的心灵,让他们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热爱、关心和尊重,我想这样的环境下孩子更容易升起安全感,他们的心理也会更加健康,性格上也会更加乐观开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