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掉一个人的最好方式,是让她忙到没时间成长。
每天的生活只是低着头忙碌,不知道为什么,不知道为谁,也不知道终点在哪里……
就像没有航向的船,任何的方向的风都是逆风。
在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容易二字。
在充斥着焦虑和压力的时代,每个人都不敢轻易掉队,“996”也不能缓解被同龄人抛弃的恐惧,一旦停止前进的脚步,迎接你的便是无止境的忙碌和追赶。
很多人都沉浸在忙碌工作中,早上八点出门,晚上十点多回家,累得洗漱完倒头就睡,第二天依旧重复着昨日的忙碌.....日复一日。
甚至有些时候,你还会为自己的“忙碌”感到满足,觉得自己每天都干了很多活,每一天都过的很充实。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在过去的半年、一年里,你都学到了什么?进步了多少?
一个人慢慢废掉的表现,就是忙到没时间学习和思考。
为什么说这是废掉呢?
因为学习是一种习惯,成长是一种习惯,精进也是一种习惯。你若是一年两年里都忙到没时间成长,你也会习惯每天不成长的状态,毕竟不成长本身就是人最舒服的状态。
就好比一台电脑,没有输入,何来输出?不久你就会发现,你只能做一些“重复”的工作,难一点的工作你已经无法胜任,因为你没有“输入”的过程。
时间长了,你也就丧失了成长的能力。、
1.找到榜样,立志
生活中榜样是不可缺少的,他不是远在天边就,而是就在你的身边,用心温暖着身边的身边的每一个人,就是吸收他身上你最佩服那个点。
就像近期,我又听樊登老师讲的《扫除道》,从未曾想过,一直讨厌的大扫除竟会有改善人生的效应。因此,我将这本贴合生活的书推荐给同事们,让大家也能感受到其中的“玄机”,将平凡事变得不平凡。
2.长期主义,不是坚持重复一件正确的大事,而是坚持改进一件件小事。
做为普通的我,事物的走向判断基本是随大流,不会太错,但也抢占不了先机。可是我也想坚持的做一件自己认为对的事,比如:写作、画画、跑步、读书,把这些当成爱好去培养,持续反复的做,一点一滴的积累,把每一次的机会就像救命稻草一样抓住,等待时间发酵,终成甘冽爽口酒,这个从陌生到熟练过程重新认识自己,不断的学习、实践、纠错,只等时间给我最美答案。
3.找到人生的使命,极致利他。
就是找到自己可以为之奋斗一生的事情,从来都不是什么外在的东西。
王阳明小时候,问老师读书为了什么?
老师说:读书是为科举考试做官。
王阳明不同意说:我学习是为了要做圣人。
尧舜禹,汤文武,是公认的圣人。
孟子曰:舜是山东人,文王是陕西人。舜和文王,相距千里,时间上又相隔千年,他们都是圣人。行为模式是一样的,就像工业制品,批量生产的。故曰:古代的圣人和后来的圣人,其道理标准是一样的。
那做圣人的方法是什么呢?
王阳明说:当你每做一件事的时候,就想一下,圣人遇到这种事他会怎么做?然后和圣人一样的标准去做,那在处理这件事情上,你就是圣人了。
由此,可看出阳明从小就有异志,并按这志向不停地探索着。
从年轻时候割竹子,道、佛,至龙场悟道,创立心学
其实,人这一辈子都想成长为自己期盼的模样,那么,在生命的历程中,我们要相信自己的心灵有无限的可能,不断体验生活,要相信上天总会眷顾既有理想又能坚持践行的人,只要尽力挖掘潜能,拥有强大的内心,才可以达到应有的人生高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