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心理学中的批判性思维|读《这才是心理学》

心理学中的批判性思维|读《这才是心理学》

作者: nina啦啦啦 | 来源:发表于2020-12-15 23:39 被阅读0次

上半月读完了这本基思·斯坦诺维奇的《这才是心理学》。起初以为是一本心理学书,开始看才发现,这本书主要讲什么是心理学,怎样才是科学的心理学。

这本书开篇就刷新了我的认知:心理学是一门科学,而被我们熟知的弗洛伊德的理论,只占心理学极小的一部分,而且他的研究方法并不被心理学专家认可。

原因在于,科学心理学有四个标准:可证伪性、概率性预测、经过同行评审的公共知识、建立在聚合和共识之上的科学知识。

而弗洛伊德不采用控制实验,很多理论靠个案研究证明,他的理论和行为数据之间的联系也不满足科学理论最低限度的要求。如何才是科学的方法?这是本书主要要讲的内容。

像上面这段话一样,这本书中有很多专业词汇、逻辑论证,但观点比较犀利、一针见血,列举的案例也非常易懂,所以读下来并不吃力。书中干货很多,对建立批判性思维有很大作用。

如作者所说,心理学是用科学的方法来解释行为的一门学科。书中的很多理论,也可以解释日常生活中很多问题。

1. 概率推理

如果你家人有抽烟、喝酒等不良嗜好,你一定对这样的场景不陌生。

“抽烟对身体不好,容易得肺癌。”

“隔壁老王抽烟几十年没断,现在都活到80多岁了。你看那家男人不抽烟不喝酒,还不是四十多岁就没了。所以这和抽不抽烟没关系。这都是命。”

乍一听觉得有那么点道理,但这种说法根本经不起推敲。仅靠身边两个个别案例就可以得出结论?我们都知道当样本很小的时候,数据有很大偶然性。所以个别案例无法作为论证。

另外,书中也提到坐飞机的例子。当媒体上连续报道两三起飞机失事新闻后,身边人都开始说飞机太危险,出行不要坐飞机。但我们不知道的是,自驾或其他交通工具出事的概率比飞机的概率高多了。

自驾出行过程中,女司机总是调侃的对象。但实际上出事故女司机在总女司机中的占比,比相应的男司机的数据低很多。

当然,还有抛硬币这种独立随机事件,当下的判断很容易受前几次结果的影响。

2.可证伪性

星座目前已经是陌生人破冰的必聊话题之一,但星座真的科学吗?星座运势解释最大的特点就是,模棱两可,预测非常笼统。你不能说完全正确,但也没有大错。

其他很热门的各种测试、罗盘、算命等,最后的表述都比较宽泛。这种话术就无法证伪。

但科学一定是有具体的界限和明确的观点,必须可证伪。比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因为观点预测的结构非常明确,所以只要有数据可以证明观点之外的可能性,这个结论就被证伪。因为保证了观点在当下的准确性。

因为观点可以被证伪,所以推动科学不断向前发展,即推翻前人的观点而发展出新的理论。可证伪性越强、预测越具体的理论在得到证实后,越受到科学家的青睐。

弗洛伊德的理论只做事后解释,不做事前预测。所以他的观点可以解释一切。所以也没有科学实用性。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都喜欢不把话说死,留有余地。一是社交需要,二也有潜在的不想被证伪,不想对明确的观点负责。但若是一个同事说话做事非常明确,而且说到做到,那ta一定很靠谱。

3.相关性不等于因果

这个观点在很多逻辑思维和决策相关的书中都有涉及。简单来说就是现象A和现象B有相关性,但不一定是现象A导致现象B。中间可能存在第三变量。

比如快乐的人一定长寿吗?如果剥离掉健康水平这一因素,快乐和长寿就没有什么关系。

比如独生子女一定是自私的吗?也不一定,这也要看家庭教育、生活环境等多种因素。

如何科学地判断是否真的有因果关系,那就要在操纵变量的情况下进行真实验。这点和程序员排除bug有点类似。

当然本书中还有比如聚合性证据的重要性、不要试图解释偶然性事件等很多观点都对解释人的行为有很好的启发,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阅读这本书。

我很喜欢武志红的心理学观点,看完这本书之后我也对武的观点存疑,至于是否能够经受住书中提到的科学标准的检验,还未可知。但至少让我意识到尽信书不如无书。

我选书的标准有几条,其中有一条就是必须经典,经得住时间检验,最好是再版很多次的书。这本书就非常符合这个标准。实际上这确实是值得一读的好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心理学中的批判性思维|读《这才是心理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xwgg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