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己经是第三天了,杨教授走进教室听评课,每节一点评,点评时间不亚于上课时间。老师们既有些紧张,更多的是佩服。
所有的亮丽都是背后的耕耘杨教授是学校董事长从江苏南京专门邀请过来,指导语文教学的。我以为就是花上几个小时,开个培训会而己。谁知,杨教授走进课堂,以级段为单位,开始听课。
我是位语文老师,所在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本期与大李分别负责中小学部教务工作。每节跟在杨教授身边听评课,既是成长需要,也是业务需要。
两节评课听下来,觉得自己的欠缺与差距,教授的点评,一针见血,字字珠玑,以往对文本处理的困惑、疑问、迷茫,都逐渐清晰起来。
所有的亮丽都是背后的耕耘课间,我与大李继续请教。谈到教学深度,杨教授举出《安塞腰鼓》为例,常态本文解读是感受到高原生命的热烈,表达生命的一种张力,对坚韧朴实劳动人民对民族精神的礼赞。意态解读,就是在充分把握教材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见解。
高原人民什么时候敲腰鼓呢?
丰收时敲,是庆祝,那是人民与大地的对话,表达对大地的感恩。
灾难后敲,是祈福,那是人民对未来生活的祈祷,表达美好的希望。
拼命忘情地敲,是种原始粗犷的野性,是种大汗淋漓的酣畅,是对生命与未来的唤醒。
……
这样一来,文章的内涵更丰厚,对文本有了更多的味道。
问之:怎样才能做到呢?
答曰:反复阅读,不断提炼。时间有保证,心态更关键。
既是教师,备课也是工作的一部分,时间肯定能保障。心态最重要,如果把它看成一种养家糊口的职业,不得已而为之,那就难有意态解读的升华;如果全身心地投入并热爱这份工作,当成毕生的事业来经营,有着赤热的教育情怀,那一定能从常态解读文本升华到意态解读,传递出更深邃的思想内涵。
心态不同,结果怎会一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