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管子》学习第75天《宙合 第十一》第4~5段

《管子》学习第75天《宙合 第十一》第4~5段

作者: 流水王丽霞 | 来源:发表于2023-12-24 08:21 被阅读0次

《管子》学习第75天《宙合  第十一》第4~5段

原文阅读

    “春采生,秋采蓏,夏处阴,冬处阳。”此言圣人之动静、开阖、诎信、浧儒、取与之必因于时也。时则动,不时则静,是以古之士有意而未可阳也。故愁其治言,含愁而藏之也。贤人之处乱世也,知道之不可行,则沉抑以辟罚,静默以侔免。辟之也,犹夏之就凊,冬之就温焉,可以无反于寒暑之灾矣,非为畏死而不忠也。夫强言以为僇,而功泽不加,进伤为人君严之义,退害为人臣者之生,其为不利弥甚。故退身不舍端,修业不息版,以待清明。故微子不与于纣之难,而封于宋,以为殷主。先祖不灭,后世不绝。故曰大贤之德长。

        “明乃哲,哲乃明,奋乃苓,明哲乃大行。”此言擅美主盛自奋也,以琅汤凌轹人,人之败也常自此。是故圣人著之简策,传以告后进曰:奋、盛,苓落也。盛而不落者,未之有也。故有道者,不平其称,不满其量,不依其乐,不致其度。爵尊则肃士,禄丰则务施,功大而不伐,业明而不矜。夫名实之相怨久矣,是故绝而无交。惠者知其不可两守,乃取一焉,故安而无忧。

字词注释

[1]阖:关闭。诎信:即“屈伸”。屈曲与直伸。浧儒:当为“逞偄”,通“盈偄”,犹言“盈缩”。与:予。

[2]阳:意同“扬”。宣扬,显扬,意气外发。

[3]愁其治言:收敛其治世的言论主张。愁,通“揫”。收敛。下句“愁”字义同。

[4]含愁:收敛而隐蔽。

[5]沉抑:隐伏,谦退。辟罚:躲避刑罚。辟,躲避。下文“辟之也”同。

[6]侔免:求免灾祸。侔,谋取。

[7]凊(qìng):凉,清凉。

[8]无反:无犯。反,与“犯”古可通用。

[9]强言以为僇:强行进谏言而招致杀身之祸。僇,通“戮”。杀戮,刑戮。

[10]加:施及。

[11]严:疑衍。一说为严酷、尊严。

[12]者:许维遹云:“者”当为“偷”。生:生命。此处指偷生。

[13]弥甚:更加厉害。

[14]不舍端:不抛弃正直之行。

[15]修业:即“休业”。指解职或退休。不息版:即不停息攻读版籍。版,版犊。古时写字用的木片。

[16]清明:此指政治清明。

[17]微子:名启,一作开,商纣王庶兄,封于微。因见商将亡,数谏纣王,王不听,遂愤而出走。周武王灭商时,归服于周,周公旦攻灭武庚后,封其于宋,为宋国始祖。与:参与,分担。

[18]大贤之德长:意谓大贤之德远大。以上这一段以商周之际的微子为例,说明人臣进退之节。

[19]擅美主盛自奋:都是自以为是、骄傲自满的意思。擅美,指自我夸耀、独擅其美。主盛,指自恃其盛或盛气凌人。自奋,指自奋其能,以己为能。

[20]琅汤凌轹(lì):骄傲放荡,欺凌他人。琅汤,丁士涵云:读为“浪荡”,犹言放荡,放荡不羁。凌轹,倾轧,欺压。轹,欺凌。

[21]简策:即“简册”。古代的书籍。

[22]不平其称:不要显示自己十足的分量。平,满。称,同“秤”。平秤,指分量十足。

[23]依:殷,盛。

[24]不致其度:不达到最高限度。致,通“至”。

[25]肃士:恭敬地礼贤下士。肃,恭敬。

[26]务施:注重施泽,施舍恩泽。

[27]不伐:不自我夸耀。伐,自夸。

[28]明:犹言盛大。一说作显著。不矜:不自以为能。

[29]名实之相怨:名与实不符。怨,犹“违”。违背,违反。

[30]绝而无交:互相排斥而不能结合。指名实不符而言。

[31]惠者:智者,聪明的人。惠,古通“慧”。两守:名与实两者兼得。

[32]乃取一焉:据文义,实指弃名取实。

译文参考

          “春采生,秋采苽;夏处阴,冬处阳。”这是说圣人的动静、开合、屈伸、进退、取予都因循适合时宜的原则。合于时宜则动,不合时宜则静,所以,古代贤士心存志向,虽有谋划而不宣扬。收敛其治世的言论,深藏内心而注意隐蔽自己。贤士处于乱世,知道其治世之道行不通,就以沉抑的态度躲避刑罚,以静默无言的方式求得免祸。其行为有如夏天就到清凉的地方,冬天就到温暖的地方,才不会冒犯严寒酷暑的灾祸,这种逃避并不是因为怕死而不忠于国君。强行进谏言只会招致杀身之祸而毫无功效,既伤害了君主尊严,又伤害了人臣的性命,其带来的不利是太严重了。因此,隐退而不肯放弃端正,退身也不放下版籍,以此等待政治清明的到来。所以,微子并没有跟随商纣王去赴死难,而是受封于宋国,充当殷商祖先的祭祀主人。这样做,使祖先不被湮灭,后代也不曾断绝。所以说:大贤人的德行长久远大。

      “明乃哲,哲乃明,奋乃苓,明哲乃大行。”这是说独擅其美、自恃其盛、自奋其能,以傲慢放纵的姿态去欺凌、压迫他人,一个人的失败常常从这里开始。为此,圣人把这个道理写入简册留存书中,传告给后学之士说:奋盛即意味着衰落。只有兴盛而不会衰落的事,是从来没有过的。所以,有道的人,不会十足地表现自己,不会现出自己的盈满,不会高调自喜,不会极力地表现自我至极。职位尊贵就注意恭敬地礼遇贤士,有丰厚的俸禄就广施德泽,功劳重大而不自我夸耀,事业隆盛而并不骄矜、自视贤明。名与实不符是由来已久的事了,所以名实互相排斥而不能交并共存。明智的人深深知道名与实这两者不可能兼而有之,于是只取其一,弃名取实,所以能安然而无忧。

核心内容解读

        “春采生,秋采蓏;夏处阴,冬处阳”,这是长期以来人们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得出的经验。那种能够掌握并遵循客观规律,“动静、开阖、诎信(曲伸)、呈濡(盈缩)、取与之必因于时”的人,被黄老道家视之为“圣人”。本段内容中以微子为例,论述了人臣的进退之节,强调有大贤之德的人能够“因天时”,即因循适合时宜的原则行事。

        帛书《黄帝四经》最早明确概括出“因天时”的命题,典型的表述有“因天时,罚天毁”(《经法·四度》),“因天时,与之皆断”(《十大经·兵容》),“因天之则”(《称》)等。“天时”就是天地阴阳之恒常,具体就表现为四时寒暑的运行更迭和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节律,人的活动是否遵循此种自然节律,乃是吉凶祸福和成功与否的关键。“因天时”命题的哲学意义是,人的行为要获得成功就必须符合天地阴阳四时的变化规律,其政治涵义则在于君主应依据阴阳四时的运行节律来制定施政措施。

        《黄帝四经》对“因天时”的政治涵义更为重视,初步提出了以阴阳刑德为主要内容的四时教令思想,对后世的黄老道家影响很大。 《管子》从普通事理中概括出动静因时的原则,并把这一理论升华的原则运用于君王称霸为王、立国治世,充分显示了哲学原理对于政治、军事、经济等的指导作用,促进了大一统实践的进程和大一统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明乃哲,哲乃明,奋乃苓,明哲乃大行。”这句话的表达是为了论述,有道的人,不会十足地表现自己,不会现出自己的盈满,不会高调自喜,不会极力地表现自我至极。职位尊贵就注意恭敬地礼遇贤士,有丰厚的俸禄就广施德泽,功劳重大而不自我夸耀,事业隆盛而并不骄矜、自视贤明。这里不仅是对个人品行的要求建议,也是对道家名实相斥的辩题继续讨论发挥。“名实相怨,绝而无交”,弃名取实方可安宁无忧。

        先秦诸子的名实之争影响深远,现当代学者对此也有深入的研究。如果以事物、概念、语言来对应先秦诸子名实本质的认识,会轻易得出结论,即传统名实关系对于概念与语言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视,而忽视“事物”这一客观决定性因素与环节。这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先秦诸子的“实”大多时候并非单纯地指向概念意义,即对客观对象本质特征反映的基本含义,而更接近于综合性极强的词汇语义。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先秦诸子对于名实本质有准确的认识,却最终没有发展出本体论与逻辑学,也最终没有发展出语言学。

        而且,先秦旷日持久的名实之辩绝不是单纯为了解决语言问题,而是要解决人性与仁爱的问题、道的问题、礼的问题、法的问题,并始终紧紧围绕在国家政治与伦理道德层面,尤其是对社会治理、政治伦理、思想文化领域的名实不符现象有深刻的现实的认识,对于消除名实不符、重构社会秩序有深切的期待。这些观点,我们在学习中国古代经典文化的过程中时有体会。

《管子》学习的背景知识

齐桓公的尊王政策

      齐襄公时代,齐国积极对外扩张,结果把周边国家全得罪了,齐国自己也消耗不起了,国内矛盾爆发。这说明,齐国当时并没有实力把其他国家都灭掉,甚至不能做到把其他国家都打服。齐国鲁国郑国宋国卫国,是太行山以东最主要的五个国家。对鲁宋郑卫,齐国就需要恩威并举,用各种方式搞好关系,不能光靠军事威慑。所以,齐桓公打出来的旗帜是尊王,也就是尊奉周天子。

        为什么要尊王呢?周平王东迁洛邑以来,东方这些诸侯国对周天子,都是爱答不理的,各国的处境也都不大妙。第一,各诸侯国内,篡弑频繁,动不动就有个国君被谋杀了。第二,诸侯国之间战争不断,稍微有点小摩擦就打一仗。第三,当时这些中原诸夏还面临着外部威胁:北方有被称为戎狄的部族,南方则有一个被大家视为蛮夷的国家——楚国。戎狄的入侵,像孙悟空吃蟠桃,咬一口扔掉。他们对占有土地不感兴趣,但是所过之处,烧杀抢掠,破坏极其严重。楚国的扩张,像猪八戒吃馒头,磨砖砌的喉咙又光又滑,一屉馒头,头一摇嘴一张,没了。南方的小国,被楚国灭掉了一个又一个。《公羊传》里有个说法:“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来自南方和北方的入侵者势力交织在一起,中原国家的命运仿佛风中游丝,随时就会断绝。

        这种情况下,中原诸侯国可说是人人自危。我们知道,人有一种心理,就是当你活得不舒服,对现状不满的时候,你很容易怀旧,过去的日子是多美好啊。当时的天下,为什么会篡弑频繁战乱不断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我们今天都知道,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带来生产关系的变化,所以旧的秩序注定是要崩溃的。这当然是对的,可这么深刻的道理,历史当事人很难明白,恰恰相反,他会认为,之所以现在乱子这么多,就是因为西周的伟大传统被我们丢掉了。这种心理下,周天子就是美好传统的代表。

        想当年,周天子具有巨大权威的时代,何至于搞到现在这个局面呢?当初国和国之间有这么没事儿就打仗的吗?有矛盾可以找天子协商解决嘛!当初能这么杀个国君跟杀只鸡似的吗?不怕受到天子的惩罚吗?现在那些戎狄都来打我们,想当年都是天子带着我们去打他们的……过去是不是真的这么美好并不重要,重点是大家愿意相信过去就是这么美好。所以,周天子的权威触底反弹了,王的实权没了,王者荣耀反而成了很多人的心头好。所以,齐国这时候站出来讲尊王,要成为诸侯的霸主,这意味着什么?

        霸这个字,古今意思变化很大。霸的第一个意思是“伯”,伯仲叔季,伯是大哥的意思。所谓霸主,也就是诸侯的尊长,大哥。霸的第二个意思是“把”,也就是代理,霸主是天子的代理人。所谓“三王之道衰,五霸存其政”,霸道算是王道的打折版。王道是好的,可是实行不了,霸道保存着王道的一些政策,所以也不错。《左传》对五霸的理解就是:“五伯之霸也,勤而抚之,以役王命。”五霸能够成为霸主,是因为他们辛苦了自己,安抚了诸侯,带领大家按照天子的命令去做事。

      当年,齐桓公的哥哥齐襄公,到处炫耀武力,结果很惹人嫌弃,没人喜欢身边出现这么一个强权。现在,齐桓公以尊王的名义来行动,那就不一样了。而且,齐桓公尊王并不只是一个幌子。对当时很多国家来说,确实感受到了齐桓公的霸道政策带来的好处。

参考资料

《诸子百家》,【日】浅野裕一, 刘丽娇 翻译,湖南人民出版社·浦睿文化,2021年9月

《刘勃的国学课2》,刘勃,“得到”课程,2023年12月

《史记论著集成(全20册)》,张大可;丁德科,商务印书馆,2015年6月

《稷下学宫与柏拉图学园比较研究论集》,王志民 主编【希腊】海伦·卡拉玛伦古 主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1年7月

《管子(全二册)——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李山 轩新丽 译注,中华书局,2019年4月

相关文章

  • (9)《管子·宙合》时空观!管仲的思想既如此超前

    在时空观上,管仲继承了老子的思想,但又有所发挥,在《管子·宙合》中,他讲到:“天地,万物之橐也;宙合,有橐天地。天...

  • Luat是什么

    Luat Luat = Lua + AT OpenLuat = 合宙open source project 合宙O...

  • 业(事业)

    主语: 《管子·宙合》:“是以人之绪业不得不多端,名位不得不殊方。”《荀子·王霸》:“ 舜 禹 还至,王业还起。”...

  • 益凤:守

    读书有益,凤凰花开。【745】 《管子》之【宙合】篇: 感谢亲爱的小晴高能量分享。 1.感受到小晴无限能量在进行,...

  • 学习圈赞美的智慧——第11天

    【雅梅】学习打卡第十一天————— 正式课程第7天 【第7天】销售思维《学习圈赞美智慧》 【今日学习感受】 释放是...

  • 2020-01-23

    日期:2020年1月23日 姓名:1群9组姓名何月梅 学习阶段: 第十一模块第4天 承诺:不和丈夫吵架, ...

  • 2018-09-06

    (稻盛哲学学习会)打卡第145天 姓名:沈丹萍 【知~学习】 阅读《经营12条》第1章 第十一条:以关怀之心,诚实...

  • 初学python,看这些书就够了!

    《Python学习手册(第4版)》image.png 【内容介绍】通过《Python学习手册(第4版)》,可以学习...

  • RIA学习力)《故事思维》NO4.杨红燕

    「RIA学习力授权导师」便签输出第3期《故事思维》第4天 「RIA学习力授权导师」便签输出第3期第4天 今天,我们...

  • 管子.庙合

    【原文】 左操五音,右执五味,怀绳与准钩,多备规轴,减溜大成,是唯时德之节。春采生,秋采蓏,夏处陰,冬处陽...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管子》学习第75天《宙合 第十一》第4~5段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yacn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