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9864526/1c4d890acac8d4c0.png)
这本书是我在图书馆无意间看到的,我对于谦印象很好,这本书又是讲吃吃喝喝的事,也是我的爱好之一,于是我就把这本书借来了。
书名《于谦小酒馆》,但其实这“小酒馆”和酒没太大关系,我觉得叫这个名字,大概是因为看书的过程像是在小酒馆里,听于谦老师一边喝着小酒,一边和你聊着老北京的吃食,以及市井人情。
全书分为七个部分:下酒菜,硬菜,火锅,主食,小食,调料,出门右拐。
书中于老师提到的菜啊主食啊小吃啊,都是北京胡同里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饮食,平常而又熟悉。而看书的人更能从于老师的讲述中,从这些普通的食物的滋味中,感受到老百姓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于老师的主业是说相声,写的书也很有相声的特色,书中的文字幽默、简单、通俗,内容涉猎面广,但多是泛泛而谈。与我之前读的一些文人或学者写的美食文章是不同的感觉。
于老师是个老北京,老北京人的很多讲究他都保留着,比如说“你”就敬称“您”,而说到“他”——在这本书里我跟于老师学到了“他”的敬称,“怹”,读tān。
我这个生在北京,但不能算老北京人的人,看了这本书后,知道了老北京小吃的一些很有意思的固定搭配,比如吃炒肝要配包子,还得是猪肉大葱包子,牛肉大葱、韭菜鸡蛋的都不成。戏园子里看戏,吃烧饼要就着热茶,茶必须是茉莉花茶,别的茶不行,而且茶得是刚沏好的,喝着烫嘴,不能是凉茶。为什么要这样搭配着吃,没别的,就是这么配着才好吃。
以前总听河南的朋友说,河南有一道小吃叫“两掺”,是胡辣汤和豆腐脑掺和在一个碗里吃。看了这本书,我才知道北京小吃也有两掺,不过北京叫做“一碗两样儿”,是豆面丸子和炸豆泡掺和在一个碗里吃。
关于书本身没有太多可说的,关于于老师我是真佩服。于老师被称为“玩主”,郭德纲曾经说“谦哥在玩上堪称大家。在我的记忆中,好像跟玩沾边的事儿,谦哥没有不玩的。天上飞的,地上跑的,草里蹦的,水里游的,各种活物一概全玩儿。文玩类也应有尽有,核桃、扇子、笼子、葫芦,珍藏无数。”
于老师的玩不是一般的玩,他喜欢养马、养小动物,就自己办了个马场,自己弄了个宠物乐园,据说于老师养的马经常获奖。于老师喜欢玩摇滚乐,就玩成了北京市摇滚协会副会长。于老师爱演戏,就主演了《老师•好》,并获得了澳门国际电影节的最佳男主角......
于老师不仅爱玩、玩得好,人缘还特别好,情商高。
真是一个活得很通透,随心自在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