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思维》之“六顶思考帽”是换位思考方式的一种,也是思维特质的综合,更是一个完完全全的“智囊团”的优秀代表。拥有“六顶思考帽”人,他完全可以让自己的思维更加智慧,让你的行动更加干练,让你的人格变得更加完美,让你在思考问题或处理事情时变得更加理性,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让你的工作效率大幅提升。就比如一个人思考问题时的全局意识,大局观念,思维的盲点,情绪的操控等等,都可以让你精彩起来。你也不至于在看待问题时变得那样的片面而不客观,虚浮而不尊重事实。也不至于让你在机会来临之时变得唯唯诺诺,优柔寡断,也不会轻易地作出判断,莽撞、冒进......
简单地说,拥有了这样的思维特质,就是拥有了“集六个人于一身”的思维特质于一身,也有拥有了无限的潜质与可能。让你看待为题的角度,思维问题的方式,办事的效率等方面都会有了大大的提升,让你变得越来越好,让你的赢得美满的幸福人生。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在感叹:“我们已经做到了足够的努力,可就偏偏很难达到心随人愿,让努力与收获达成正比。往往是付出太多,收获甚少。”这或许就是因为我们的思维方式出了问题,用错了方法。以至于在通往成功的路上越走越远,走了许多的弯路不说,还走了不少的错路,在拼命的“埋头拉车”的路上徘徊不前。
很多时候,我们都在选择相信“一万小时定律”。充分相信时间的力量,相信努力与付出的结果。所以,我们也就义无反顾的选择通过量的积累达到质的飞跃,用“白加黑”“七加一”做为教学质量的提升使力的做好“加法”。殊不知,很多时候,我们是越努力越窘迫。就比如,在高考指挥棒的引领下,我们的教育变得越来越“功利”。那些必须遵循的教育规律常常被忽略,那些适合于儿童成长的“路数”被遏制,一心围着分数转。从而导致教育不被部分家长所的理解,不被学生所接受的例子比比皆是,也就出现诸多的“校园闹剧”。即便是教师的青春被熬成了白发,教师的有限的生命被榨干,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的读懂我们?
在我原来所在的学校,好几位同窗好友,他们在教书育人这条路上可谓是称霸一方的“好手”,可当你向他“取经”时,所得到的更多的都是典型的“老黄牛”式的精神所致。
和我同年级的几个老教师,他们的敬业精神可谓是一流水平。从备课、上课、作业、辅导......,从来就不会含糊,课堂四十分钟给抵得满满的,就连课间十分钟,也不会让孩子们得到休息,他们也总的想着法子给拖个堂,或是找个什么事儿给占用。即便是他们嗓子眼儿出了大问题,他们也从不去计较,可他们的教学成绩往往是出乎意料的,成绩与付出是很难向着正比方向发展的。
教学有法,贵在得法。我们只有遵循教育规律,运用教育规律,我们才会在教育这条路上收获成功的喜悦,收获职业的幸福。
一个饱受“管控”下的儿童的思维,一定是不会具有开放性的,也不会拥有创新思维的潜质。它需要在一个相对宽松而又自主的愉悦的生长环境。
儿童的天性就是“玩”,这是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所在,也是教育规律之必然。如若在孩子们需要玩的年纪没有提供到可以使他们感受到成长的快乐,体验到读书带来的乐趣,这样的教育多半都是杯水车薪。
“六顶思考帽”的换位思考模型,需要我们站在教育人的角度去思考教育。树立全局观念,大局意识,感性直觉,乐观思考、保守形势,创新思维。也只有我们关注到孩子们现在在哪里?要带领他们到哪里去的方向明朗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才会心有余,力儿足。也才能在教学与管理中做到彼此的尊重,做到适度的放手,也才能做到“成全他人,成就自己”的目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