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细数来,喜欢过的人太多了。还是写出来,自己慢慢看吧。整理一下。
父母先不说了,那不是仅用喜欢能概括的。
最初喜欢的应该是演艺圈的明星。赵雅芝,林心如,温兆伦,朱茵,刘欢,孟庭苇,很多都想不起来了。但是他们都影响过我。
《新白娘子传奇》印象最深,赵雅芝的温婉贤淑,直到现在都不能忘。林心如饰演的《美人心计》中的皇后,小小年纪,就懂得独立。温兆伦的《我本善良》,他的温和留给我印象挺深的。朱茵,小巧玲珑干练的形象。刘欢的《好汉歌》,
也只有他,能唱出这首歌的气魄来。孟庭苇的《冬季到台北来看雨》,她的柔声中带着伤感。
很多歌星我也喜欢。但是崇拜过他们谁,没有。我崇拜的人不在演艺圈。
喜欢和崇拜完全不同。我喜欢的这些明星,多数是印象影响。印象好,当然喜欢了。崇拜,是崇拜一个人的伟大行为和思想。
正是这些好的印象,在我的脑中,在我的心中,让我潜意识的去学习模仿吧。
今天写下来这个,才意识到不应该阻止孩子看电视了。看电视也是在积累,在学习。一个人价值观念的形成,是来自多方面的。好的印象就会有好的影响。
孩子看一些偶像剧,我总是习惯说,别看那个啦,多看一些书多好。还好没有强行制止过。
学习积累也是个过程。最初的认识,都是比较形象的东西。孩子还小,我怎么能以成人的标准要求他呢,我真是没有细细考虑过这些。我自己小时候看电视,都学到了什么,我都没仔细想过。
一个人品格的塑造,不只需要英雄形象,还需要很多好的人物形象。这一点我有点疏忽大意了。还是让他自由的吸取营养吧。
记得孩子小时候有个习惯,看一个电视要看很多遍。那时候我也没阻止过他,我认为看的多了是在学习体验。后来怎么就开始对看偶像剧有抗拒了呢?是我不再需要偶像了,孩子也不需要吗,我错了。
学习这个过程总是漫长的。当对一种认识有了一个度以后,才会去学习另一种新的东西。如果中间断了,也就没兴趣了。自由,给他自由吧。
没有压力的时候,都是向着阳光生长的。
我小时候还是比较自由的。看来啊,某些问题必须及时的思考,及时的解决,以免有了错误都不知道。写下来,这个办法很实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