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1387051/c5b2b3f6b21b05ee.jpg)
《易学与心理》(57)——井卦与付出效应
老子曰: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上、辱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用今天的大白话来说:
是宠是辱都令人惊骇,最大的祸患却是自己啊!
怎么说:是宠是辱都令人惊骇?宠是得了上头的宠爱,辱是受了下面的侮辱,
得了它让你惊骇,失了它也让你惊骇,所以说:是宠是辱,都令人惊骇。
为何说:最大的祸患却是自己呢?
我为何有这最大的祸患呢?正因为我老执着占有自己啊!
要是我能不执着自己,我又有何祸患呢?
能重视到拿自己的身子去为天下服务,这样才能寄望以天下;
能喜欢拿自己的身子去为天下服务,这样才能交托以天下。
井卦是《易经》六十四卦之一,展示在像“井”的形势下各种变化的可能性。
井卦主卦是巽卦,卦象是风,阳数是3;客卦是坎卦,卦象是水,阳数是2。
风可挡可避,力量巨大,寒风刺骨,象征主方消极被动,实力非常强大,态度强硬;
水往低处流,可挡可容,能浮舟能沉舟,象征客方消极被动,实力也强,态度随和。
客方受主方制约,由于双方都被动,关系稳定,如同位置固定的井,然而,尽管井的位置不变,井也需要精心维护,才能有甘美的井水饮用。
主方必须采取主动,与客方共同维护双方关系,多作对双方都有利的事。
这个卦是异卦(下巽上坎)相叠。坎为水;巽为风。井中有风,下而为水。人靠水井生活,水井由人挖掘而成。相互为养,井以水养人,经久不竭,人应取此德而勤劳自勉。
《周易》有蒙、颐、井、艮等专门论述修身的卦象,其中,蒙卦以山下泉水取象,井卦以穴下泉水取象,泉水具有清洁养人、潺潺不断的特性,蒙养以正,井养以正,修身重在养正。
不过,蒙卦是对愚昧者进行启蒙,井卦则是对贪欲进行匡正。
因此,“蒙”是教人们知善识恶,重在一个“启”字;“井”是教人们抑恶扬善,重在一个“修”字。
山下出泉,人们的礼教需要开启,朦朦胧胧,需要教育知礼义;井中引泉,人们的礼教需要规范,熙熙攘攘,需要修身践礼法。
君子修身养德要始终如一,不可迁移,不可懈怠,要源源不断地滋养成长,要像井水那样,不枯竭也不满盈,我们要像滋养我们的源泉那样,恒常自己的德行。
全卦六爻主要描述的是,将一个废旧的井修整为一个全新的井的过程,先将污浊的水源清洁,其次加固井壁,最后取出清冽甜美的井泉给养往来的民众。
井卦六爻三阳三阴,三阴皆论井体,三阳则言井泉,阴爻井体坚固,可容纳美德以无尽;阳爻井水洁净,可滋养美德以无穷。
井卦六爻,正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行动指南,正是个人从愚昧修身到圣明的方法与过程,井养吾辈,井养天下。
卦辞:改邑不改井,无丧无得,往来井井;汔至亦未繘井,羸其瓶,凶。
村邑改动而井不能迁走,井水既不会枯竭,也不会满溢,汲水者往来井井有序;井快要干涸,不能用绳子汲取井水了,井绳缠绕水瓶,有凶险。
一阴爻辞:井泥不食,旧井无禽。
井内淤泥淤积,井水已经不可饮用;井枯树死了,飞鸟也不来栖息。
二阳爻辞:井谷射鲋,瓮敝漏。
井底虾蟆窜游,瓦罐又旧又漏。
三阳爻辞:井渫不食,为我心恻;可用汲,王明并受其福。
枯井已经淘净了淤泥仍然没有人取用井水,让人心中凄凉悲伤;水已经能够饮用,君王圣明,受到君王的福佑,与臣民共享恩泽。
四阴爻辞:井甃,无咎。
以砖修井,无所怪罪。
五阳爻辞:井冽,寒泉食。
井中清洌,洁净清凉的泉水可以食用。
六阴爻辞:井收,勿幕;有孚,元吉。
井修整完毕,无需盖上井口;心怀诚信,大吉大利。
井卦是综合取象的典范。外卦为坎,既象征水又象征穴,水在人们开凿出来的井穴中;内卦为巽,既象征木又象征绳。
井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是井体,一个是汲水的辘轳,随着辘轳的旋转,水顺着井绳提升到地面,这就是井卦卦象所描述的过程。
井水洁净、清澈,给养万民而不枯竭,故井卦通过修井讲解道德修养方法。
城乡可以改迁,但水井不可迁移,井水并不因汲取而枯竭,有水注入也不盈满。
古井字与今井字相同,只是之间多一点,四边两横两竖代表四根方正的石条,中间那一点代表井水在其中,也代表汲水的水瓶在其中。
人的修身要像井养一样,只有达到一定的水平,才能给养自己;
修养如同井字那样要把自己匡正在道德规范之中;
四个石条代表修身目标要坚定虚静,中间的一点代表修身的滋养源泉要永不枯竭。
井水给养往来民众,教导我们要修身养贤,勿毁道德纲常。
提升水瓶快至井沿时,打翻了水瓶,功败垂成,必有凶险。
这说明,修身不仅不能半途而废,即使修到接近圆满,也要精心护理,千万不要功亏一篑。
所以修身要有始有终,与生命一样久长,任何时候放弃修身,都意味着失败的人生。
君子应教导百姓辛勤劳作,鼓励百姓相互帮助,这样可以改善生活,提高品德修养。
心理学付出效应又称为投入产出定理,是指在收到反馈前对某事物(比如时间、金钱、努力等)进行付出的程度,与最终得到的产出之间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
在心理学上,付出效应可以理解为一种心理补偿机制,当一个人做出了一定的付出后,便会产生一种良好的心理感受,这种感受进而驱动其继续努力并取得更好的成果。
同时,从自我激励的角度来看,付出的努力可以提高自我效能感,进而增强个体自信心和动力。
公共场合懂得排队,被视为一种有素质的公民,所以排队这件事情是被鼓励的行为。
但有些人却抓住了排队的心理,比如有些商家会雇用一群人来排队,制造商品销售火热的假象。有些人受了吸引,加入排队。奇怪的是,这种方式非但不会吓跑消费者,反而会增加打卡分享的人数。
这背后的心理机制,是一种付出效应。
人会对自己付出很多的事物,加倍的喜爱。这是一种大脑的自我保护机制,一种盲目的自我催眠。
比如我们花了很多钱在一个人身上,即使我们知道这个人不对,我们却会因为自己大量付出,进而说服自己所有的付出都很值得。
一个人快不快乐,很多时候关键就在这里。
你把快乐和付出连结,还是和获得连结。
懂得付出,幸福感就会因为我们的付出而增温。相反地,被动等待幸福的到来,幸福感等于操纵在别人手里。
但这种对幸福的建构,并不是盲目乐观,而是在当中寻求意义。
做我们觉得有意义的事情,而不是做那些表面让我们快乐的事情。
真正的快乐,就在于我们能否发现事物对我们的意义,通过每分每秒的行动去实践,而不是反过来,我们渴望别人给我们意义。
实际上,即使一个意义是别人给我们的,那也需要我们承认,意义才会发生。
因为意义感是属于我们自己的,正如我们的时间是属于我们自己的。
不论环境如何,在我们的生命里,均潜伏着改变现时环境的力量。
如果你满怀信心,积极地想着成功的景象,那么世界就会变成你想要的模样。
你可以达到成功的最高峰,也可以在庸庸碌碌中悲叹。
而这一切的不同,仅仅在于你是否有成功的信念。
很多事情我们不敢做,并不在于它们难,而在于我们没有勇气。
其实,人世中的许多事,只要想做,并相信自己能成功,那么你就能做成。
所以,对那些说你不会成功、你生来就不是成功者的料、成功不是为你准备的等等闲言碎语,你完全可以置之不理,你要用行动来证明自己的能力。
想着成功,你的内心就会形成为成功而奋斗的无穷动力。
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信自己一定能成功,那么,最终你也一定会成功。
要知道,你来到世间就是为了取得成功!
丁俊贵
2023年10月25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