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庄子:有一种“洁癖”,让你的内心空无一物

庄子:有一种“洁癖”,让你的内心空无一物

作者: 叶子心斋 | 来源:发表于2020-06-12 22:40 被阅读0次

    在整理房间的同时,其实也是对内心世界的一番梳理。

    它让人在物欲横流的冲击下,保持理性,从而探索出内心真正需要的东西。

    有人说,极简其实就是一种洁癖。而它总是让我想起庄子。

    M O R E  · W I S D O M

    庄子是那只有洁癖的鸟

    传说中有一只鸟,它是有洁癖的,庄子就是那只鸟。

    庄子原是楚庄王的后裔,后来因为战乱,迁家到宋国,也就是今天的商丘。

    在这儿他结识了一个难得的朋友惠施。

    之所以说难得,是因为庄子学识渊博,精神超脱,又聪明绝顶,一生能结识到一两个知己,实属不易,惠施就是庄子交往最多的挚友。

    两人性格有很大差异,观点也完全不同,但是惠施却经常拉庄子去田间地头聊天,或是去梧桐树下高谈阔论。

    但是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总是争论不休,而往往都是庄子取胜。

    有一次,惠子做了梁惠王的宰相时,庄子去看他。

    有人跟惠子说:“庄子来,是想取代你的相位呢。”

    惠子很惊慌,就派人在城内搜寻庄子三天三夜,没有找到。

    不料庄子自己找上门来,给惠子讲了一个故事:

    你听说过吗?南方有一只鸟,名叫鹓雏,它从南海飞到北海。

    在这途中,不是梧桐树,它就不停下了栖息;不是竹子结的雪白的果实,它就不吃;不是甘泉,它就不饮。

    有一只猫头鹰找到一直腐烂的老鼠,见到鹓雏从身边飞过,吓得大叫:

    “你是想要夺取我的食物吗?”请问惠施先生,你在怕什么呀?

    我们可以想象庄子讲故事时的气定神闲,惠施听故事时的面红耳赤和恼羞成怒,估计这样的场面也是常有的。

    庄子就是那只有洁癖的鸟。就像生活中有洁癖的人,这只有洁癖的鸟对自己的身外之物要求是苛刻的,它要求的是生活的品质,而不是拥有多少东西。

    只不过对庄子而言,他追求的是精神的品质,道德的洁癖。

    什么都想要占有,并有能力占有,是足够富有,却并不高级。或者见到有便宜的东西,就迫不及待地购买,看起来是节省,实际上是浪费。

    庄子教我们的不是占有,而是抛弃。

    M O R E  · W I S D O M

    清理欲望

    庄子学识渊博,游历过不少国家,对当时的各学派都有研究。

    凭着他的学问,他要获取财富和功名,会如探囊取物一样容易。

    而且,这张网已经张开,想要将庄子网罗在内。

    楚威王派使者带着厚礼来了,请他去做相国。

    庄子又给楚国的使者讲了一个故事:

    你见过祭祀用的牛吗?喂养它好几年,然后给它披上华服锦绣,牵到祭祀祖先的太庙去充当祭品。

    到了这个时候,就是它想当一只小猪,免受宰割,但是办得到吗?我宁愿像乌龟一样在泥塘里自寻快乐。

    在那个时代,人命如同草芥,那是一个毫无生命尊严的世道。国君杀人,可能纯粹出于娱乐,就像宰杀一只玩物。

    庄子不想成为一只这样的猎物,他轻轻地拂去那张网,游进了深海里,然后长出翅膀,翱翔于九万里的天际。

    物质算得了什么呢?他要的是自由。

    庄子生活贫困,靠编草鞋度日,家里揭不开锅了,曾经向监河候借过粮,当然,除了给后人留下一个同样智慧的故事,他什么也没有借到。

    魏王召见庄子,见他一身补丁,问他:

    先生这么有学问,为什么弄到如此狼狈?

    庄子说:

    活在这样的世道,怎么能够不狼狈呢?

    这话说得多么淡定,一点也没有狼狈之气。

    狼狈是从骨子里散发出的自卑,是看到别人背名牌包,自己节衣缩食买了之后不舍得背,时刻抱在怀里的自惭形秽。

    在那样的世道,什么样的人才能有锦衣玉食?

    猎杀生灵的统治者,还有充当统治者爪牙帮着猎杀生灵的“士”,庄子不想与他们为伍,他宁可不要那锦衣玉食,抛开那些物质,沉重的物质不过是人的束缚。

    扔掉不需要的东西,人的生活才开始变得有空间,有呼吸的空间,有思考的空间。

    M O R E  · W I S D O M

    清理情感

    但是一度我曾认为庄子骗了我们,因为我认为他不仅无为,而且无情。

    当他的妻子去世了,惠子前去吊唁,却见庄子正蹲坐着,敲着盆子唱歌。他唱的是什么歌?是悲伤的“长歌当哭”吗?

    可能不是,因为惠子说:“夫妻一场,她为你生儿育女,如今死了,你不哭也罢,却敲着盆唱歌,岂不是太过分了?”

    庄子这时讲了他的“道”,人原本没有生命,现在归于没有生命,自然如此,何必悲伤呢?不然就是不通达生命之道了。

    对,通达。我曾经想,如果通达了,就可以不悲伤,无情无哀,我宁可做个俗人!让我悲伤的时候能够伏尸以尽哀,开心的时候可以狂舞以尽兴。

    人在旅途,当活得越来越沉重,人们在泥淖中挣扎,却被逼得自己要通透起来。回头再去想庄子的话,觉得处处是智慧。

    庄子讲过这样的故事:“泉水干涸了,两条鱼被困在陆地上,它们就互相用自己的唾液来沾湿对方。

    与其这样辛苦,不如我们彼此不认识,各自畅游于江湖。

    庄子论的是他的“道”,但是他分明讲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看起来实在很无情。

    已经习惯了相濡以沫,相忘于江湖该有多痛?事实上,相忘于江湖就不痛了。

    正像有人说的,那些烙印在日记里的时光,真的是他伤了你吗?还是你放任自己执迷,放任自己痛苦,放任自己辗转失眠,直到身心两伤?

    就像庄子说的,大风一停,一切声音都归于寂静。爱过了,努力了,就该放下,为什么还要放任心情,烦恼不安?

    南怀瑾说,下等人薄情,普通人深情,上等人忘情。

    忘情不是无情,而是情到深处,放弃执着,彼此放对方一条生路。

    不必怨恨,也不必牵挂,忘情才是对彼此最好的成全。

    M O R E  · W I S D O M

    清理杂念

    庄子曾讲了一个木匠的故事,这个木匠叫梓庆,他擅长砍削木头制造一种乐器。

    每次做好之后,大家都惊叹不已。鲁国国君知道后,召见他问是用什么方法制成的。

    梓庆说,我没有什么技巧,我只是在制作乐器的时候,从来不分心。

    制作之前,斋戒七天,不考虑成功后带给自己的功利,不考虑失败之后别人的非议,摈除杂念。

    把外界的干扰全部排除后,再进入山林选择材料,然后完整的乐器已经胸有成竹了,才动手制作,直至完成。

    庄子又讲了那个能御风而行的列子的故事。列子为伯昏夫人表演射箭,射箭之前在胳膊上放了满满一碗水,满是骄矜之色。射出三只箭之后,碗里的水纹丝不动。

    伯昏夫人夫人不以为然,她邀请列子到悬崖来射箭。

    她先背对深渊向悬崖边退步,退到脚掌有一部分在悬崖之外,然后让列子站在这个地方射箭。列子此时已经汗流浃背了,他怎么可能射的准呢?

    庄子讲的境界就是“忘我”的境界。我们有时候做东西做不好,做事情做不好,做学问做不好,为什么?

    阻碍我们的可能不是智力,不是修养学问,可能就是心态。

    杂念太多,会让我们无法全身心投入。

    如果达到忘我,人的自然潜能才能够被激发出来。这其实就是在追随自然之道。

    M O R E  · W I S D O M

    内心空无一物,精神才会轻灵

    惠子告诉庄子,他有一棵无用的大树,长在路边,连木匠也不看。就像庄子你说的话,大而无用,所以你说的话,理应被大家抛弃。

    庄子说,把这棵树种在“无何有之乡”吧,它是无用之材,却是可以让世人在树下乘凉,而且,无用可以自保,这是它的“无用之用”。

    这大概是庄子对自己最中肯的评价了:无用之用。

    他看起来是在逃避,人们常常以为他抛掉一切,人无法成其人,更何谈家国社稷。

    他也有自己的治国理想,他希望天人合一,人人顺应自然,天下便不需要谁来治理。这是庄子的理想国。

    如果能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这个人就是圣人,他与天地精神相往来,他是自觉的天民,他的心中怀着宇宙,他在为宇宙的利益做事。

    这些看起来太过理想,其实庄子是在教我们如何修心。

    他教我们清理那些对自己没用的或不重要的东西,让内心空无一物,人心才会像房间一样干净,佛家有偈语:“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让内心空无一物,精神才会轻灵,只有轻灵到减无可减,才能知道何谓逍遥。

    我们无法达到他所说的真正的逍遥,但是至少可以在庄子这棵大树下乘凉。

    从庄子这里,我们确实能得到太多荫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庄子:有一种“洁癖”,让你的内心空无一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ylot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