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名系是我国八大民系之一,客家话也被誉为"古汉语的活化石",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加上学校教育都用普通话,越来越多的乡村人口往城镇的涌入。客家话也越来越受到冲击。
1、客家话没以前的纯正
我看了一个视频,用客家话来分批(不同县)讲述一个故事,我看了之后发现,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县里的话比较直,一字一句都很直,相比之下,乡村的话,会显得比较婉转,音调也多。而且我发现,在讲故事过程中,很多人会不由自主的加入普通话元素,一个字或者词,如果第一时间想不到客家元素,自动说成普通话。要知道,从小玩到大,我跟小伙伴们交流,基本都是客家本土化就够了,但是随着学校统一用普通话,这种情况越来越明显。这是值得深思的地方啊。我举例说明,
为什么---嗯耐给,wei xie,
明天---明(miang)朝(zhao)。
发音很奇怪对吧,但就是发miang。普通话没有,而且音调也多。
2、普通话的改革
客家话,被称为"中国古汉语的活化石",这是有原因的。在很多古文和古诗中,会存在很多的特殊字词,他们会被标记特殊的读音。有些读音就是客家话的音调。比如,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按照普通话的读音,这句诗不押韵,其实正常是要押韵的。斜,这个字,我们这有读"qia"也有读"xia",这样读是不是就是押韵呢。
另外,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行这个字现在读"xing",我们这也读"hang",我们方言,行路读作"hangLu",表示普通的行走。走则代表跑,这些在古文言文中很多古义,在我们这都有保留。这些都印证了客家话是古汉语的活化石。
3、希望寄托
社会的发现,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往城市发展,但是,请不要忘记你的方言。这是文化的传承,在当今越来越重要。这就像生命力一样的东西。真的不希望以后客家话变成化石,到时候真的想听也听不到了。
2018.04.27 有感而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