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缘》中,开头就写的是曼桢和世钧、书惠三人一起交往的情节。曼桢和书惠陪世钧拍照时,丢了一只手套,世钧帮曼桢找了回来,两人暗生情愫,开始往来,慢慢成为情侣。
是情侣了,势必会谈起彼此的家庭。世钧是没什么好说的,就是家里有铺子的少爷。可曼桢呢!一开始,借着书惠的口,就把曼桢的家引向一个神秘地带。
小弟弟送还钥匙的世故,曼桢亲口说姐姐曼璐的事情,要世钧在心理上认知这是一个不太正常的家庭,唯有曼桢自己是个凭着自己能力去吃饭的独立人。他欣赏曼桢的人品和勇气,爱上她,并愿意为她分担家庭负担。可是曼桢却不愿意拖世钧下水,要缓几年再结婚。就在这缓的过程中,两人就出了问题。
是曼璐出了问题,曼璐借着自己的重病,把曼桢留在自己家里,让老公祝鸿才强暴,最后软禁生子!
姐姐逼亲妹妹与自己共侍一夫,这该是多自私的姐姐啊!牺牲妹妹成全自己,张爱玲把人性反复在良心与道义上炙烤,酿出一场姐妹反目成仇的大剧!
在一般的家庭里,尤其是在穷苦的人家里,姐妹之间,大多都是很有感情的。妹妹已经有了男朋友,姐姐为何要为自己去糟践妹妹呢?嫉妒妹妹,是一方面,而更重要的一方面,我认为却是这个家庭的问题,准确的说是顾母的问题。
电视剧中,有一段说曼璐为了一家人能够继续住在这个房子里,就当街撒泼大骂,最后使房子的主人——曼璐的一个客人极度生厌,不得不把房子给她们。但是顾母和弟弟们都觉得曼璐很丢人,给她们丢了人,小弟弟还亲口说了出来。
漫璐的心被伤成一片片,自己不顾尊严争取来的,到底是为了谁,是自己吗?如果不是一家人的拖累,她曼璐需要如此吗?
再往深里想点:她弟弟说丢人。这个认知难道不是她母亲给传递的吗?弟弟小,但小孩子最不会说假话。有了她曼璐堕落成风尘女子,才有她们一家老小的今天,难道不是吗?
父亲去世,留下两儿两女和老母,祖孙三代有六张嘴要吃饭,这时最需要的是有一个能赚钱的,而这个责任应该是落到顾母肩膀上的,而不是大女儿曼璐。剧中没有说是曼璐自己提出还是顾母提出,但就此我们可以看出顾母也不是一个合格的母亲,自己不能养活一家人,就让大女儿曼璐去承担这份责任。
母亲爱儿女是最正常不过的事了。顾母打着不得已的旗号,心安理得的接受女儿用青春换来的钱财,自己却没有及时出面关怀女儿,有可能会出现的一些不利于健康的问题,以至于曼璐因为一次怀孕堕胎而再也生不了孩子。
曼璐年纪大了,客人也是每况愈下,顾母都想不到是自己女儿年纪大了的缘故,而是说曼璐遇到的人不行。可见顾母根本就没花心思去关心曼璐,只是把女儿当成一颗摇钱树,利用她养活了一家人。
豫瑾和曼璐是从小定过亲的,两人有情,因为曼璐入了风尘,两人才分开的。但顾母没有顾念曼璐的感情生活,在曼桢有男朋友的情况下,还极力撮合豫瑾和曼桢,不是顾母粗线条,而是顾母本就是势利眼,还不是见豫瑾条件好,又是亲戚,以后会对自己好。
曼璐得知,豫瑾爱上了曼桢,而不是因为曼桢长得像自己,爱上曼桢是忘不了自己时,心灵遭受了重创。爱情于自己已然无望,婚姻也这样不幸,而好东西都是别人的,可这一切首先都是因为自己辛酸的付出才有的,曼璐就产生了想要报复的想法。
顾母每次去曼璐家,曼璐都会给钱,明知曼璐夫妻感情不睦,也没有及时劝女儿走出婚姻的困境。当然,顾母这时候说什么,曼璐也是不听的,因为顾母从来就没有站在曼璐这个角度上看问题,如果有,曼璐怎么会嫁给祝鸿才这个并非善类的人。
试想,如果顾母真的是设身处地的为曼璐着想,让曼璐处在一个大家都很感谢她的付出,都好好心疼她,团结相亲的环境下,即使曼璐的婚姻不幸福,也还有一大家人子为她做坚固的后盾,曼璐又怎会去妒忌曼桢?肯定是希望自己的妹妹以后比自己幸福,活得更好!
本来,曼璐这个家付出的太多,做舞女失身,爱情没有了,孩子也生不了,家庭不睦,老公不爱自己,整天出去花天酒地,回家来还折磨自己,也就是空有钱财傍身了。可看别人家的日子,一天天的好起来,连自己的前男友都被母亲牵线给妹妹,而且妹妹也能挣钱养家了,不需要她了!
而这一切,都在踩在她的头上起来的,没有她,一家人可能早都饿死了!如今,自己的生活烂包了,人家的生活却日益好起来!曼桢心里的妒忌生了根,发了芽,最终毁了亲妹妹。
这一切,都源于顾母的凉薄,她才是罪魁祸首。看似曼璐因为卖身养活了全家,就强势不听顾母的话,实则是顾母没有切实关爱好女儿,没有尽到母亲的责任!自私自利,不顾女儿死活,也不关心女儿的生活,更没有及时规劝女儿婚姻的错误选择,急功近利,最后酿成大祸。
好的母亲,应该是处处为女儿着想,哪怕自己吃苦受累,也要让儿女有个好前途,好奔头。而不是心安理得的接受,倚老卖老说自己老了,管不了了!
曼璐之所以选择结婚,一方面是因为自己年龄大了,最重要的一点还是想保护一家人。因为曼桢碰到了祝鸿才,对曼璐说:如果曼璐出来做,一定会做起来的!曼璐却无端地对祝鸿才发火:我已经这样了,难不成我们一家都是做舞女的命!自己的结婚对象祝鸿才看上了曼桢,以后肯定滋生枝节。而且两个弟弟也大了,对他们的名声也不好。只有自己嫁人,远离这个家,家里的人才会少受影响!
曼璐设身处地的为一家人着想,但并没有看到一家人对于曼璐的理解和感谢。剧中并没有演绎太多的家人彼此之间的感情深厚,只是很多都以曼桢和世钧的感情线为基调展开的。而看到的顾母,是那种只顾自己和两个儿子,对于两个女儿,根本就不在乎的母亲。
曼桢被囚禁,顾母知道后,连曼桢面都没见,就匆匆举家搬走,都没有想过要告诉世钧,着实冷酷无情,不怪最后曼桢不待见顾母。
曼璐最终举起嫉妒的刀子挥向了曼桢,根本原因在于顾母的始作俑者。先前曼璐感觉自己带给家人的不光彩,就嫁掉自己以保全家人的脸面,这都是曼璐的心甘情愿。可是,最后,是自己心心念念保护和热爱的亲人们,一点一点地把曼璐心里的念想全部掏空殆尽,把她的一颗心变得冰冷无情。
作者张爱玲笔下,总是把人性放在极端的事例中镌刻铸就。人心险恶,并且脆弱,根本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因为人心是万变的,随着磨难和痛苦,一点点地失去了善良的本心!
然而,爱,却是万能的!
顾母没有给曼璐过多的爱,只有不停的索取,还嫌弃她给家庭带来了不光彩。婚姻的不幸福使曼璐没有依靠,自己娘家的这些人给自己的不过都是伤害和嫌弃,所以才想要利用曼桢去死死抓住祝鸿才。
假如顾母像一棵树一样,尽自己的力量茂盛枝叶,强盛枝干,就可以庇护儿女们简单成长;假如顾母肯心疼曼璐的付出,给曼璐多于旁人的关爱,使曼璐能感受到亲人们的爱,曼璐的心肠也不会那么冷血自私了!
爱,是一剂良药,可以抚平忧伤,疗救痛苦!世情凉薄,人情冷漠,曼璐对亲人们的爱混杂在责任中,所以被人忽视和熟视无睹!对于自己无望的人生和曼桢愈渐明媚的未来,曼璐唯有捣毁一切来保全自己,内心才会觉得平衡。
小说《金锁记》中结尾说:三十年来,她带着黄金的枷,用那上面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剩下了半条命!
顾母用凉薄和心安理得的枷角,劈杀了曼璐,然而曼璐就拉了曼桢来垫背,没死的曼桢也只剩下了一具情感的空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