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员 欧阳紫君)一篇题为《每对母子都是生死之交,我要陪他向校园霸凌说NO》的文章在网上广泛传播,据了解,北京市中关村二小的一名学生在学校遭到同班同学的欺凌。两位身高体重都超过他的两名学生长期对他进行骚扰,起外号,嘲笑他的家庭经济状况,更为严重的是将有厕纸、尿液的垃圾筐扔向他,扣在他的头上。事后他也没有告诉老师,之后父母才得知。经过此事后,该孩子出现失眠、易怒、恐惧上学等症状,经诊断为一段时间内的精神障碍。
校园霸凌是一个由多方面原因引起的一大社会性问题,在很多国家地区都有发生,在很多中小学更为常见,包括精神上的起外号、语言攻击、侮辱、孤立排斥,肉体上的暴力行为。那么为何会频频出现校园暴力事件呢?我觉得有以下这几个方面的因素。
从家庭方面来说,如果父母婚姻不和谐、家暴泛滥、过于溺爱或严格要求孩子、家庭经济情况不乐观、父母素质低都可能诱发校园欺凌。得不到家庭关爱的孩子,心理往往得不到健全的发展,性格也会走向偏激,往往在人际交往中做出过激行为;从社会方面来说,孩子的教育也会受到来自社会的影响,教育学里面有一个重要的“5+2=0”的法则,意思是五天的良好学校教育,如果经历了两天负面的社会教育的话则会将先前所接受的学校教育的积极因素抵消掉,由此可见,社会对于一个青少年的成长至关重要,如果社会“亚文化”兴起,社会法制不健全,不良大众传媒及大众文化对孩子伸出“魔手”,那么加大了校园欺凌发生的几率;从学校方面来说,学校是追求知识的殿堂,老师是学生的榜样。如果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缺少生命教育,一个教师随意体罚学生,那么就会给其他学生树立了一个暴力的典范,对被体罚的学生也造成了心理上的阴影。这种长期来自学生和学校的不平等地位和不公正对待则是产生校园欺凌的萌芽;从学生个人原因来说,青少年普遍存在侥幸、叛逆、报复的心理,如果没有得到正确的规范教育,那么孩子就会长期缺乏法律意识、对社会上的信息不论好坏全面接收,喜欢玩暴力网络游戏,遇到问题喜欢用暴力解决等等这些都会容易导致校园欺凌发生。
近年来,网上关于校园欺凌的视频很多,施暴者施暴之后,更是将场景记录下来上传网络,可想而知这对一个人的心理、成长将造成无法估量的影响。在中小学校园欺凌可能还停留在打打闹闹、辱骂他人的层面上,如果不稍加挽救与遏制,那到后来可能就会涉及到生命安全问题。所以在校园欺凌频发的今天,全国人大代表刘晓翠提出关于反校园欺凌的6个建议,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为了让孩子在安全的校园环境中健康成长,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校园欺凌不能等同于其他一般的教育问题也不能仅仅圈在校园内处理,它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需要学校、家庭、社会、政府等多方面的协同努力,从各方面进行综合治理。让我们一起对校园霸凌说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