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作者: 晴语堂 | 来源:发表于2023-10-11 17:42 被阅读0次

    民间疾苦,历来为诗人所关注。“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郭沫若曾这样评价诗圣杜甫。关注民生,与民同悲,哀民所哀,因此而情感波澜。

    同名篇相比,有些小诗虽算不上精品,但流传极广,妇孺皆知,也不断地被人们所吟诵、品味。且看两首小诗对民间疾苦的同情与反思。那就是唐人李绅与宋代诗宗杨诚斋的《悯农》。

    唐人李绅《悯农》(其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体现了珍惜粮食、尊重劳动思想。夏天的中午,农民顶着火辣辣的太阳,在田里给禾苗锄草松土。由于天气炎热,劳动紧张,农民累得满头大汗,汗水一滴滴落到禾苗下的泥土里。有谁知道碗里的饭,一粒一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呀!

    唐人李绅《悯农》(其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矛头直指不合理的社会财富分配制度。“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的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勤劳的农民以他们的双手获得了丰收,而他们自己呢,还是两手空空,惨遭饿死。诗迫使人们不得不带着沉重的心情去思索:是谁制造了人间悲剧?

    宋代诗宗杨诚斋《悯农》:“稻云不雨不多黄,荞麦空花早着霜。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反映民间疾苦侧重自然灾害。农民因久旱不雨、寒霜早降,以至于水稻收成锐减,荞麦未能扬花。他们只能精打细算,忍饥挨饿度过年底。更糟糕的是偏偏又遇着闰年,令艰难的日子更加漫长。自古农民种粮都是看天吃饭,遇上好年景还罢了。若是遇到自然灾害,那就只有认命的份了。但人常说祸不单行,本来就严重欠收的灾年,偏偏赶上了闰年。

    两首小诗直指历代百姓受苦的主要根源——人祸与天灾!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yqnb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