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变化:
养育孩子是个协作游戏,孩子才是主角,父母只是配角。
成人总是希望世界是稳定的,但婴儿的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变化。骤然进入到婴儿变化的世界里,习惯稳定的父母自然会不适应。
如果尝试让宝宝快点进入稳定的成人世界,一定会在某些时候会受挫,觉得自己做什么都是徒劳。
父母需要从心底接受,对婴儿来说变化是常态。该发生成长的总会发生,只是没有明确的时间表。这样,就算不能解除疲劳和焦虑,也一定能避免绝望和痛苦。
只有接受了婴儿总是在变化的现实,才能抛掉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把力气用对地方。
2、情绪:
0到2岁这个阶段,父母最应该花力气在情绪上。
要重点关注宝宝的情绪,宝宝一般会通过哭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如果宝宝哭了,不仅仅是身体不舒服,更有可能是感到恐惧和不安了,要明白他们用情绪在和我们交流
情绪交流是人的本能,胎儿在妈妈肚子里有胎动开始就在和妈妈进行交流。这种交流是超越语言的,它是一种节奏:倾听、回应,在互动中尝试相互了解。交流的内容当然不是语言,而是情绪。
出生之后,宝宝的情绪交流能力会越来越强。高兴的时候,宝宝会笑,手和脚会动来动去。生气或者害怕的时候,他就会大哭。
宝宝通过情绪表达自己,这个过程可以分解成四个步骤:刺激、情绪、想法、行为。爸爸妈妈的微笑,或者肚子里饥饿的感觉,都是外部环境的刺激,刺激宝宝产生某一种情绪。然后,情绪会引发想法,反馈给身体,产生某种生理反应,宝宝就有特定的行为。这跟望梅止渴是一个道理。这个过程在心理学里有个名字,叫“情绪链”。情绪链不断重复,宝宝就会形成更稳定的情绪,然后逐步形成更稳定的人格。
面对0到2岁的宝宝,父母特别需要重新捡起成人已经有点钝化了的情绪能力。
首先要识别宝宝的情绪,然后搞清楚产生这种情绪的原因。
更重要的是,父母要意识到情绪是可以传染的。看到宝宝开心地笑,父母会自然地笑出来。父母笑的时候,宝宝也会用微笑来会回应。如果妈妈的心情很焦虑,宝宝也会焦躁不安;而宝宝不安,妈妈就会更焦虑。这种情况下,妈妈用尽各种方法可能都哄不好宝宝。因为她没有意识到,她把焦虑的情绪传递给宝宝了。所以说,妈妈的情绪稳定,对宝宝来说特别重要。为什么?因为她能让宝宝感到安全。
3、好奇心:
随着宝宝的身体逐渐发育,他慢慢意识到自己有了更大的能力。他会在满足安全感和满足好奇心之间找到平衡。
好奇心是学习的内在动机,更是创造力的基础。在创造中,孩子的好奇心满足了,他才会开始新的创造活动。所以,在这个年龄段最好的教育方法就是满足好奇心。
对充满好奇心的宝宝来说,不管做什么都是玩。在父母看来稀松平常的事,像吃饭、走路,他们都能把它当成游戏。
孩子的每一种游戏都是有意义的。彩色的积木,不仅锻炼宝宝的精细运动发育,让他的手指更灵活,还能帮他认识形状、颜色等等概念。
4、自我意识
有了自我意识的宝宝,懂得了说“要”和说“不”的力量,他开始使用自己的力量。父母要做的是引导这种力量,而不是对抗它。宝宝每一次表达自己的意见都是在发展自我认同,他正在认知自己是什么样的人。爸爸妈妈似乎也能感受到他独特的人格特质了。但是,这种特质似乎又不太稳定。有时候,宝宝会像换衣服一样,实验不同的感觉,时而爱出风头,时而又特别羞涩。探索的过程对宝宝来讲特别重要,因为他需要按照属于自己的方式来做他自己。
有了初步的自我意识,宝宝就会越来越有主见。
首先,宝宝的喜好很可能跟父母的不一样。
其次,宝宝会坚持要做一些有危险或者惹麻烦的事情。
本质上,这是边界的问题。
如果是小事,妈妈只要克服一下就可以了,那就应该尊重宝宝的自由。如果总是惹麻烦,妈妈就得严格一点,大声说不。
对一两岁的宝宝来说,表达自我和搞破坏,只有一线之隔。正是在这些边界模糊的地带,宝宝开始认识到世界是复杂的。
而这时候就是考验父母耐心的时候,父母应该借此机会好好给孩子上课,而不应该以打骂动手来取代。千万不要低估孩子的理解能力。
最后: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三岁看大是说孩子长到三岁,性格就基本定型了,父母跟孩子的亲子关系也基本定型了。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什么呢?养育0到2岁的宝宝就像是在打地基,父母跟孩子的每一次互动,都会影响他未来的人格和人际交往模式。
0到2岁宝宝成长过程中的4个关键词:变化、情绪、好奇心和自我意识。
明白婴儿总是在变化,父母就不会因为解决不了某个问题而崩溃。
明白婴儿是用情绪表达,父母就能跟宝宝交流,帮宝宝建立安全感。
明白好奇心是创造力的起点,父母就知道怎么陪宝宝玩,怎么教育他。
明白自我意识不能压抑,父母就能懂得该用什么方式鼓励宝宝,又该用什么方式对宝宝说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