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古拉斯·玛斯《城市里的市场》)
哀民生之多艰。
突然间,摆地摊儿就火遍了朋友圈和全网络。虽然行动起来的人比较少,大多数人都是抱着调侃和跃跃欲试的心态看这件事,但千万不要用它来秀优越感。
总理说中国有6亿人口月均收入1000元,有的人觉得这个数据不可信。哪里不可信?是“人均”,家里有几个老人、孩子,就知道这个数据多么的可信。
你没穷过你不懂。
在上海上大学时,一个五十多岁的阿姨冬天会在大学城出摊儿做锅盔。骑着三轮车,守着大炉子。一个梅干菜的锅盔卖1元,1个猪肉酸菜的锅盔卖1.5元。
上海的冬天湿冷,晚上9点下课后,我一个北方姑娘穿着羽绒服、围着围巾、穿着UGG、带着棉手套都冷的瑟瑟发抖。但那个阿姨,无论刮风下雨还是下雪,都穿着薄薄的棉服站在夜里,等着路过的学生光顾她的炉子。
我喜欢吃她做的梅干菜锅盔,几乎每次下课后都会去买。有次我问她一个晚上可以卖多少个,她说好的时候能卖三十多个,平均下来能有20个左右。这位锅盔阿姨,在风中冻一个晚上,就只能赚两杯奶茶钱。
你没穷过你不懂。
对象家附近有个老头儿冬天卖糖葫芦,糖葫芦个儿大、糖多,卖了十几年。北方的冬天非常冷,也经常下雪。零下十几度的天气,那位已经70多岁的老爷爷经常卖到夜里10点多,才收摊儿骑自行车回家。工作到退休都是难以想象的事情,何况70岁还去摆摊儿?
你没穷过你不懂。
小区门口不远处有个垃圾站,每天八点半左右,都有一对外地人夫妻车推肩扛来卖废品。他们带过去的东西有时候多,有时候少,一天不干活儿,家里就没有收入。哪里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去卖废品的夫妻俩)
为什么国家会鼓励摆摊儿,因为就业确实困难,摆地摊儿几乎是穷人失业后仅有的谋生选择。
我们在鼓掌支持的同时,有一群自媒体却在恶搞狂欢。勉强糊口的地摊儿经济,甚至被他们吹成年入几百万的高收益行业。既然这么赚钱,你还写什么文章,怎么不去摆地摊儿?
还有那些嚷嚷着出摊儿的小白领,你倒是行动起来啊,风吹日晒下雨下雪你倒是去试试看。
底层人民的辛苦你们不懂,真正的穷人你们还没见过,千万不要随意用这种方式秀优越。
真正的支持,是去地摊儿上买点东西。别嘴里说着支持,却离地摊儿远远地,嫌他们的商品又脏又差。
昨天有朋友给我发她在地摊儿买的可爱睡衣,又便宜又舒适又好看,开心的很。我也顺手给她晒了一下我婆婆给我做的睡衣,谈不上好看,但穿起来很舒服。
要知道,给我做睡衣的那块布,是婆婆10年前在地摊儿上买的。当时10块钱买了3块布料,这就是其中一块。
(价值3.3元的睡衣)
公公年轻时在国企下岗,最后只找到一份薪水很低的工作。婆婆自己经营一个小卖部,收入也很微薄。在那种条件下,他们从没有短了孩子的吃穿。靠着一点点的节省、积攒,才扛起这个家。
生活不易。即便现在政策放宽,但估计地摊经济未来并不会长久,只是目前应对疫情之下困难的权宜之策。正因如此,我们才更应该鼓励、支持国家的这种努力,这是难得的好政策。
摆地摊儿,是最接地气的时髦儿。暂时的经济下滑打不倒我们,明天会更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