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罪是符合人性的,但长期坚持不改就是魔鬼。 —— 乔叟
曾经观看过一档名为《正道》的节目。原想一定没什么可看的,不过是宣传而已,但看后却立即改变了起初的想法。我们的教育不是把学生培养成知识的高能、技能的低能,不是只培养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书呆子”,而是应该把学生培养成为人格健全的人、懂得感恩与关爱的人、活生生的人!学生只有快乐学习才能够真正掌握所有“知识”。
然而现在许多教师职业倦怠感与日俱增,要想让学生乐学,教师必须乐教。我认为教师一定要保持积极健康的情感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状态,要达到愉快教育的目的,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教师要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培养和保持稳定愉悦的教育心境。教师积极健康的情感素质和良好愉悦的教育心境直接影响对学生进行愉快教育的效果。因此教师一定要重是自己的心理健康,培养和保持稳定愉悦的教育心境。教师健康的心理不仅有利于教师自身的生理健康,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其次,教师上课之前要有良好的心态。有人说:“没有任何东西比情绪更能影响我们的生活。”“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充满阳光。”教师要帮助学生走出消极情绪的影响,要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必须在课前抛弃一切烦恼和杂念,情绪愉悦、精神饱满的去面对学生,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人人都有喜怒哀乐,但是教师走上讲台就应该尽量避免情绪上的各种不正常现象。因为教师情绪不加往往会迁怒学生,所以教师保持健康心理是非常重要的。至于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我认为方法多种多样,因人而定。
另外,教师要学会克服对学生的情感障碍。这种障碍很大程度上来自对教育对象不公正的偏见。只要求学生尊重老师,而教师轻视甚至无视学生,那就不可能有一种民主作风。明智的教师会时常反省自己,这样既了解了学生有认识了自己,于是心理负担就会消失。
教师心情愉悦进入课堂,学生才有可能学得快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