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因为沙尘天气,头顶的天空像一块磨砂玻璃,朦朦胧胧看不透。傍晚的太阳泛着凉凉的白光,分不清是白日还是冷月亮。今天周末,太阳似乎抹开了近些天来罩在磨砂玻璃上的沙尘雾霾,终于出来透了一口气。
街头漫步览风情同事们相约出去走走。牢记组织纪律,出门务必三五成群结伴同行。一群女人叽叽喳喳的,我总是安静地落在最后的那个。
因为走在路上,眼里总有太多的风景。
维族同胞的分辨率很高,高挺的鼻梁、深邃的眼睛、浓黑的眉毛,女人们大都妆容精致,尤其是年轻女性,描眉画眼,白肤红唇;男人们大都有一副立体的五官和一头微蜷的头发。年轻人穿着打扮时尚,与内地没有区别。具有鲜明民族风情穿着的往往是上了年纪的大妈大叔们。
街头漫步览风情 街头漫步览风情 街头漫步览风情大妈们的头巾最美。说起面纱头巾是有历史传统的,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女性地位不断提高、蒙面“避开男人的眼睛”的教以及劳动需要的功能已经褪去,今天它的作用更多的表现为一种装饰和时尚。丝巾的质地、样式和颜色多种多样。丝绸棉纱各种材质都有,有的就简单地将头巾在脑后打个结,马尾辫有一截露在外面;有的是一丝不苟地将头发全包裹进头巾,呈现一个立锥体形状。这样的头巾往往是薄而透的丝巾,颜色最多最丰富,有丝丝缕缕的金线点缀其间,阳光下亮闪闪的很是漂亮。街头穿着红马夹的保洁阿姨头上也都裹着那五彩丝巾,既美观又防尘。裹头巾的大妈们大多面容和善神情安详,有一种历经岁月的淡定从容。坐在街头长椅上休息的大妈察觉我手机偷拍,露出的微笑很是亲切。
街头漫步览风情 街头漫步览风情绿色方帽是有声望的象征,闯入偷拍镜头的大叔戴着绿色方帽,可满脸风霜,一身风尘仆仆的样子。天桥拐角处常有乞讨老人。花白胡子,黝黑的脸庞,满面灰尘烟火色,皱纹如沟壑纵横。席地而坐,手上是一沓一元纸币,数钱的样子无悲无喜倒有几分闲云姿态。
总是不好意思拿手机直对着人拍,因此错过一个最有民族特色的老人或者说是个街头艺人。他的袍子他的帽子他的胡子,若不是他手中的冬不拉,我还以为是影视剧中走出来的巴依老爷呢。乐声铮铮地响,身旁人来人往,他只端坐,目不斜视地弹奏他的音乐……
最是天真无邪孩子们。路边遇到三个小帅哥,绿色校服配花色袖子,有两个孪生兄弟般的面容,还有一个宽大的校服罩着小小的身躯,白净的皮肤,一样一脸可爱的羞涩笑容,忍不住拉着他们一起合了个影。
街头漫步览风情多浪河边的桥栏上趴着一队儿小学生,同样绿色校服配花色的袖子,胸前是鲜艳的红领巾。一个个脸蛋红扑扑的,不时地朝河里捞垃圾的清洁工叽叽喳喳,原来是在观摩河道治理工作呢。
这里的孩子们放学父母接送的不多,大都自己回家。周六半日休,也有上各种培训班辅导班的。下午五六点,穿着校服背着书包放学了的学生随处可见。三五成群的中学生,蓝白相间的校服、青涩而明净的眼神,或欢乐或安静地擦肩而过,女孩跳跃的马尾辫晃动着掩不住的青春气息。
街头漫步览风情
一路上小吃店铺时不时飘来阵阵诱人的香味。我们熟悉的烤红薯煮玉米也很多,最有民族特色的自然是馕饼了。馕在新疆的历史悠久,古代称为“胡饼”、“炉饼”。是新疆各族人民都非常喜爱的一种特色食品。面粉是主要原料,成品为圆形,边沿略厚,中间薄,有点像我们家乡的簸箩。金黄色的外皮戳着花纹,上面有撒芝麻的,有撒瓜子仁的,也有除了几个坑洞什么也没有的。个头有大有小,口味有甜有咸。新鲜出炉的馕饼那股香味不亚于蛋糕房,绝对能勾起你的味蕾体验欲望,尤其是又乏又饿的时候。返程时大家不约而同地在一家馕饼店前驻足。做馕饼的一定是维族兄弟,当我们在店铺前张望时,他们只瞟一眼并不说话,依旧忙乎手头的活儿。店门口招呼生意的是个小女孩,穿着一样的校服,应该是放学后帮衬家人的小学生。一口普通话虽不地道,但交流没问题。五元两个玫瑰馅馕饼,想来明天的早餐也有着落了。
街头漫步览风情
三月的街头,春的气息在温暖地涌动,高柳已笼上一树绿烟,春花还很少见,但终归已经有几树花早早盛放在白水城迟到的春天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