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313、灵魂只能独行

313、灵魂只能独行

作者: 梅溪湖肖老师520 | 来源:发表于2020-03-03 11:53 被阅读0次

    一个人懂得了自己理解自己之困难,他就不会强求别人完全理解自己,也不会奢望自己完全理解别人了。

    我们普遍对生活意义之缺失感到困惑和不安,这个事实恰好证明了在我们的本性深处有一种寻求意义的内在冲动。

    挫折和不幸能够提高人的精神。苦难进一步激发此种活力,从而带来精神上的收获。

    工作与闲暇,自然与居住,孤独与交流。在所有这些场合,生活的质量都取决于灵魂是否在场。

    高于我们日常生活的,像日月星辰一样在我们头顶照耀,我们相信它并且仰望它,所以称作信仰。它又不像日月星辰那样可以眼睛看见,而只是我们心中的一种观念,所以又称作信念。

    相信人生应该有崇高的追求,有超出世俗的理想目标。

    信仰是内心的光,它照亮了一个人的人生之路。没有信仰的人犹如在黑暗中行路,不辨方向,没有目标,随波逐流,活一辈子也只是浑浑噩噩。

    所谓天堂即是人的仰望。

    人是由两个途径走向上帝或某种宇宙精神的,一是要给自己的灵魂生活寻找一个根源,另一是要给宇宙的永恒存在寻找一种意义。这两个途径也就是康德所说的心中的道德律和头上的星空。

    一种信仰无非就是人生根本意义问题的一个现成答案。有两种人不需要信仰,一种是对此问题从不发问的人,另一种是决心自己去寻找答案的人。前者够不上信仰,后者超越了信仰。

    现代人的精神处境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虚无主义,信仰的普遍失落;二是物质主义,商业化潮流席卷天下,影响到生活方式、文化、人际关系各个方面。在此情形下,有精神追求的人必然会感到困惑、苦闷、彷徨。

    一个理想的社会应当把必要的劳动时间缩短到最低限度,以便为每个人从事创造活动腾出充足的自由时间。

    一个人只是为谋生或赚钱而从事的活动都属于劳作,而他出于自己的真兴趣和真性情从事的活动则属于创造。

    正因为你在你的玫瑰身上花费了时间,这才使她变得如此名贵。

    如果人类站在尘世不再仰望头顶的星空,沉湎于物欲不再敬畏心中的道德律。

    中国知识分子对社会政治进程往往有强烈的使命感和参与意识,以拯救天下为己任,这大约是来自集学与仕于一身的儒家传统吧。

    古往今来,在世界的不同角落里,都有这样一些怀着强烈的形而上学冲动的人,不妨说,他们是一些中了形而上学之蛊的人。这样的人倘若同时具有巨大的才能,就可能成为精神领域里的天才。可是,倘若才能不足以驾驭强烈的冲动,情形就惨了,很可能会被冲动所毁而毫无积极的结果。

    人生理想,旨在自救和个人完善。

    人生理想仅仅关涉个人的灵魂,在任何社会条件下,一个人总是可以追求智慧和美德的。如果你不追求,那只是因为你不想,绝不能以不切实际为由来替自己辩解。

    灵魂生活也是人生最真实的组成部分。

    理想便是灵魂生活的寄托。

    就处世来说,如果世道重实利而轻理想,理想主义会显得不合时宜;就做人来说,只要一个人看重灵魂生活,理想主义对他便永远不会过时。

    肉体需要有它的极限,超于此上的都是精神需要。奢侈、挥霍、排场、虚荣,这些都不是直接的肉体享受,而是一种精神上的满足,当然是比较低级的满足。一个人在肉体需要得到了满足的基础上,他的剩余精力必然要投向对精神需求的追求,而精神需要有高低之分,由此分出了人的灵魂和生命质量的优劣。

    对于一颗善于感受和思考的灵魂来说,世上并无完全没有意义的生活,任何一种经历都可以转化为内在的财富。而且,这是最可靠的财富,因为正如一位诗人所说:你所经历的,世间没有力量能从你那里夺走。

    光明并不直接惩罚不接受它的人。拒绝光明,停留在黑暗中,这本身即是惩罚。

    高尚是对高尚者的最高奖励,卑劣是对卑劣者的最大惩罚。

    道德有两种不同的含义。一是精神性的,旨在追求个人完善,此种追求若赋予神圣的名义,便进入宗教的领域。一是实用性的,旨在维护社会秩序,此种维护若辅以暴力的手段,便进入法律的领域。实际上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东西。试图靠建立某种社会秩序来强制实现个人完善,必导致专制主义。把社会秩序的取舍完全交付个人良心来决定,必导致无政府主义。

    思考的收获,它们是长在我的完整的精神之树上的果实,我的全部精神历程都给它们提供了养料。

    灵魂只能独行,但不是在一片空无中行进。毋宁说,你仿佛是置身在茂密的森林里,这森林像原始森林一样没有现成的路,你必须自己寻找和开辟出一条路来。可是,你走着走着,便会在这里那里发现一个脚印,一块用过的木柴,刻在树上的一个记号。于是你知道了,曾经有一些相似的灵魂在这森林里行走,你的灵魂的独行并不孤独。

    我们在黑暗中摸索,绊倒在物体上,我们抓牢这些物体,相信它们便是我们所拥有的唯一的东西。光明来临时,我们放松了我们所占有的东西,发觉它们不过是与我们相关的万物之中的一部分而已。

    道路为什么一定是一条直线呢?只是因为我们把路想成直线,才必须给它安一个终点,一个最后的目标。花园里曲径交错,路的终点在哪里?我们何不就把人生看做有一个大花园呢?这是一座很大的花园,把它逛完刚好要一生的时间,我们从生到死都在里面,每走一步都看见新的风景,到处都是可供我们休憩的地方。如果要说目标,那么,可以说处处都是目标,但不存在最后的目标。

    发誓者竭力揣摩对方的心思,他发誓要做的并不是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而是他以为对方希望自己做的事情。如果他揣摩的是地上的人的心思,那是卑怯。如果他揣摩的是天上的神的心思,那就是亵渎了。

    你的财宝在哪里,你的心也在哪里。

    没有人能够伺候两个主人。你们不可能同时作上帝的仆人,又作金钱的奴隶。一个人的人生目标只能定位在一个方向上,或追求精神上的伟大、高贵、超越,或追逐世俗的利益,不可能同时走在两个方向上。当然,在实际生活中,一个精神上优秀的人安全可能在物质上也富裕。

    存在的一切奥秘都是用比喻说出来的。对于听得懂的耳朵,大海、星辰、季节、野花、婴儿都在说话,而听不懂的耳朵却什么也没有听到。所以,富者越来越富,贫者越来越贫,是精神王国里的必然法则。

    对于新的真理的发现者,新的信仰的建立者,舆论是最不肯宽容的。如果你只是独善其身,自行其是,它就嘲笑你的智力,把你说成一个头脑不正常的疯子或呆子,一个行为乖僻的怪人。如果你试图兼善天下,普渡众生,它就要诽谤你的品德,把你说成一个心术不正、妖言惑众的妖人、恶人、罪人了。

    舆论很清楚它的敌人是思想,但它从来不正面与思想交锋,它总是把对手抓到自己的庸俗法庭上,用自己的庸俗法律将其定罪。

    光来到世上,为要使信它的人不住在黑暗里。它来的目的不是要审判世人,而是要拯救世人。那信它的人不会受到审判,不信的人便已受了审判。光来到世上,世人宁爱黑暗而不爱光明,而这即已是审判。

    可以把人的生活分为三个部分:肉体生活,不外乎饮食男女;社会生活,包括在社会上做事以及与他人的交往;灵魂生活,即心灵对生命意义的沉思和体验。

    我们每个人都终归要面对一种没有任何前途的苦难,那就是死亡,而以尊严的方式承受死亡的确是我们精神生活的最后一项伟大成就。

    幸福喜欢捉迷藏。我们年轻时,它躲藏在未来,引诱我们前去寻找它。曾几何时,我们发现自己已经把它错过于是回过头来,又在记忆中寻找它。

    康德说:世上最使人敬畏的两样东西是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哲学所思的问题无非两大类,分别指向我们头上的神秘和我们心中的神秘。

    塞内加:何必为部分生活而哭泣,君不见全部人生都催人泪下。

    一个人自己的灵魂不曾有过深刻的经历,则任何外部的经历都不可能使他深刻起来。

    儒家未知生,焉知死,道家齐生死,都不肯正视死。儒家入世,道家出世,都躲开了世界的可怕边缘。儒教其实是处世术,道教其实是养身术,儒道释合流其实是统治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313、灵魂只能独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yxql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