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作者‖魏晋寒
图片来源‖网络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往往源于这四个字:有效努力,
1
生活当中,我们绝大多数人都生活在家庭、工作的双层羁绊之下,忙忙碌碌的奔走在各自的计划目标当中。
或是生活中的计划,或是工作中的目标。
然而,有些人因为“忙碌”而充实进步,有些人却因为“忙碌”而懊恼困惑,越来越多人发出“我究竟忙些什么?”的无奈慨叹。
忙忙碌碌了一天,不知道自己究竟完成了哪些工作;
忙忙碌碌了一年,不知道自己究竟取得了哪些进步;
忙忙碌碌了好几年,却发现自己根本就是在原地踏步。
……
自古以来,我们都在强调“勤劳”的重要性,却疏忽了“有效勤劳”才是一个人幸福、进步、成功、卓越的硬道理。比如说:带着思考的勤奋、带着开拓的勤奋、带着计划的勤奋、带着反思的勤奋、带着判断的勤奋、……
所谓带着思考的勤奋,就是指代我们勤于行动的同时,更要思考自己为什么要行动、怎么行动才能抓住规律,怎样行动容易达成目标,自己行动的初衷意义是什么。
所谓带着开拓的勤奋,就是指代我们不仅要勤于自己熟练、简单的事情,更要有一定的开拓意愿,去攻克那些陌生、复杂、困难的事情。
一直蜷缩在自己的能力舒适圈,看似每天都在勤勤恳恳,其实仅仅是在机械性的重复劳作,大大限制了我们的成长空间。
所谓带着计划的勤奋,就是指代我们不能像无头苍蝇一样想到什么工作就干什么工作,而是应有足够的日计划、月计划、年计划,把自己放在一个可持续的上升通道上面。
所谓带着反思的勤奋,就是指代我们在每一次功过得失、跌跌撞撞当中,去反思总结过往的零零总总,寻找事情的本质和规律,找到失败的原因和不足,举一反三、亡羊补牢,最终找到自己成长的方向。
如此这样,经历才能真正转化为经验,学习才能真正转化为知识,失败才能真正转化为我们成功、成长的阶梯。
所谓带着判断的勤奋,就是要有一定的判断能力,知道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应该干什么。不是说自己想干什么就能够干什么,也不是说自己能够干什么就应该干什么。
从事自己能力以外的事情,效能一定不会太高(切勿好高骛远),从事职责以外的事情,收获一定不会太大(先做好本职范畴的事情,再想其它事情)。
除此之外,我们还知道什么事情是关键急切的,什么事情是无关紧要的。勤于对那些重要急迫的事情,割舍掉那些不重要、不急切的事情。
不要贪全求大,更不要面面俱到。不是所有事情都值得我们花费时间去努力,不是什么事情都适合我们花费精力去行动。
2
在网上听到一句很扎心的话:你不是有五年工作经验,而是一个经验用了五年。
现实当中,很多人总是为了“进步”而感到焦虑抑郁,他们预留很多时间阅读写作,购买很多网课学习进步,参加了很多打卡群日日坚持,花费了大量时间让自己看起来足够勤奋努力。
然而,他们的“勤奋努力”除了感动了自己以外,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增益提升。
在畅销书《刻意练习》当中,作者安德斯·艾利克森提到了提升行动效率的四个要素,即:定义明确的目标、极度的专注、有效的反馈、在拉伸区练习。
有些人之所以掉入“低效努力”的生活陷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自己的努力是机械性、重复性、不思考、不开拓的努力付出。如此大大限制了他们的成长速度和成长空间。
正如学生时期的埋头苦读,工作时期的撞钟打卡,看似人们勤奋着、坚持着、努力着,实际上却是在低效的度日前行。
真正成功的人,一定会主动提高自己的勤劳效率,不会让自己的生活蹉跎拖延,更不会让自己的人生浑浑噩噩。
记得网上有句很流行的话:不要让自己行动上的努力,掩盖思想上的懒惰。
带着思考的勤奋、带着开拓的勤奋、带着计划的勤奋、带着反思的勤奋、带着判断的勤奋、……
如此,我们的人生一定会大不一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