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君生我未生》这书名,脑海里自然会想起一首诗:“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恨不能同日生,日日与君好”。
这本书籍放在我的书桌多日,我想这应该是一本讲述爱情的小说,且是两个人年龄相差很大。应该没啥强烈的吸引力。
万万没想到,我昨天天无意翻看几页,却吸引我一口气读完,直看到凌晨一点多,其间数度落泪,内心被久久震撼,震撼于人世间有这样纯粹高贵的灵魂之爱,同时更敬佩杨南生对国家对科研事业的奉献精神。
《君生我未生》让我坚信这世间真是有这样的美好爱情存在,高尚纯粹。我非常喜欢书中的这段话。
“爱情的纪念物,从来就不是你送给我的那些礼物,甚至也不是那些甜蜜的短信与合照,而是你留在我身上,如同河川留给地形的那些改变。”
《君生我未生》这本书的作者是张严平,新华社高级记者,1982年,张严平从山东大学中文第毕业。1984年,在负责人大代表的日常活动报道采访上,她第一次见到了她的此生挚爱杨南生,从此便有了他们相濡以沫的故事,他们相识29载,相伴27年。
初识时一个是刚当两年的女记者;一位是年过花甲的科学家。
在杨南生去世的这7年,张严平为寄托思念回忆爱人,用日记与爱人对话,怀念他们在一起的点点滴滴,她写了有76本日记。
《君生我未生》是一本回忆录,张严平献给爱人杨南生诞辰100周年。他们之间来往的将近200封信件,谈论文学,谈论诗歌,谈论音乐等等。他们彼此书信落款称呼对方情人,朋友,妻子/丈夫。
“因为一次采访让两颗本该不同轨道的心靠近碰撞出爱的火花,他们以两地书信让两个心意相通的人相知相许,幸福的生活了27年。”
张严平出生于山东一个军人家庭,她是一个早产儿,感性思维发达,性格内向。她第一次采访两会,负责采访陕西代表团队。
面对采访,杨南生嘴上总挂着漫不经心地微笑“奥,记者同志”。他所答非所问地对付小记者的问题,带着长辈戏谑小孩的玩笑心态,并时不时地抛出几个问题关于80年代青年的问题,还递给张严平半个苹果。
张严平紧张地乱了阵脚,只顾忙着回答杨南生的问题,而忘记自己的采访任务。回去没能写出自己满意的采访稿件。
直到两天后他们在驻地食堂门口又遇见了,杨南生无奈地一摊手幽默地说,记者又要采访了。他们边走边聊,彼此有很多共同的话题,一个灵魂与另一个灵魂的热烈碰撞。
有天傍晚他们一起散步时,张严平边走边背诵舒婷的诗,杨南生深情地注视着她。
那次两会结束后,杨南生回到西安,他们鸿雁传书,杨南生借用英文诗表达思念情感,放在信件里让张严平翻译,两人情感浓烈又压抑,互相常常思念到失眠。
杨南生也曾矛盾纠结,主要他比张严平年龄大,担心自己陪伴不了张严平多久。
可分开又是一种折磨痛苦,唯有爱他们才会幸福。两年后,杨南生又一次来北京开会时,彼此明确心意,最终还是克服了种种困难,结婚生活在一起,哪怕张严平父亲要断绝父女关系,她也义无反顾。
书中还有主要内容阐述了中国固体火箭科学家杨南生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奉献一生的丰功伟绩,他让中国的固体火箭事业提前了七八年,被称为“中国固体第一人”。他放弃了国外的高薪挽留,毅然回国为科技事业奋斗。
20世纪50年代,杨南生早年就任于西南联大,又在英国曼切斯特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回到祖国,先是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任材料实验室主任,参与研制生产出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之后调入中科院力学所任研究员兼学术秘书。
杨南生领导参与的“长征一号”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在酒泉基地由“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送上天宇,第三级发动机的最后一推,把卫星准确送入预定轨道,当时《东方红》乐曲传遍全球,由此开创了中国航天史新纪元。
那时候远在山东东营的初中学生张严平,为祖国欢呼庆祝“东方红一号”,她写了一首激情澎湃的小诗发表了。她不会想到自己多年后会和参与这颗卫星的杨南生有如此深的缘分。
如果把两个人生命的时间和空间放在一个平面上呈现出来,真如梦幻般穿越。
很多人都记住了那颗卫星——“东方红一号”。但在其背后为之付出巨大艰辛的四院科学,却并不完全为人所熟知。这其中不得不提起一个名字——杨南生——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三级固体火箭发动机奠基人。
因为这样工作需要做保密,杨南生的家人都不知道他参与了“东方红一号”的领导工作。
杨南生出生于人才辈出的大家族,他的两位舅舅,弟弟妹妹都是科学界名人。有一年张严平去厦门采访,杨南生嘱咐她一定要去厦大看看他的舅舅萨本栋雕像,张严平去厦门大学里拍了很多照片,还有图书馆里面关于二舅舅萨本栋的资料。
她回北京一一展示给杨南生看,杨南生对张严平说,我的两个舅舅都极具才华,但他们精神信仰却完全不同,大舅是追求自身的功名;二舅是追求为国奉献,我在很多方面遗传了二舅。
杨南生曾被派前往内蒙古,陕西的西安,都是在艰苦的环境中搞科研,因为他性格直率,得罪了人,杨南生被关在“院士”“功勋”的大门之外,把他的功劳奖赏却给了别人。
据书中介绍“两弹一星”很多人都认为杨南生没有被评上实在是太不公平,认为他这辈子的功劳都被埋没了。
这本《君生我未生》并不是单纯的爱情故事,它更多的讲述了杨南生为航天事业奉献一生的故事。而这些故事都是在杨南生去世后,张严平与《杨南生传》的作者一起共同走访了解的。
在设施条件简陋的年代,在政治大背景下,杨南生只求奉献自我,从不诉苦,也不向组织要求任何利益。
书中有一段,他们在2012年居然还住在下雨会漏雨的房子里,我觉得不可思议和痛心。张严平打电话去反映总是被推脱,她甚至去过上访部亦无果。那时候杨南生已经病重,五楼的老房子实在不方便,还漏雨,让人看得揪心……
直到2013年杨南山去世之前一个月,杨南生当年的几位老同事看不过去,为他联名请求上书到中央反应,这次很快有了回复批示。杨南生改善了住房条件,24小时内把他的户口关系落户在北京航天(之前一直仍在西安),同时安排写《杨南生传记》。
该书已于2018年上市,由航天集团固体动力研究院主持撰写,并获得第五届中央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写传记是除了“两弹一星”之外的待遇。
(此前张严平多处反应上访住房医疗问题,却被拖了20多年)
杨南生85岁那年,有一天晚上很痛苦,张严平赶紧搀扶去医院,医生说她的钱办理住院不够。张严平把身上的包全部放上,她说我以家属和记者证的名义担保,我一定会补上医疗费……
虽然在杨南生去世的前一个月,他的医疗关系才终于调好到北京,才享受到应有的待遇。他辛劳付出一生没有住过像样的房子,他们刚结婚的时候只有50平的房子。后来的房子下雨天又漏雨,因为关系不在北京,“调离令”被神秘阻挡20多年,很多事情不好处理。
上天让杨南生在年过花甲遇见灵魂伴侣张严平,这对他是最好的礼物和慰藉吧!杨南生说,小平平是我的第一宝贝;音乐是第二。我以后走了没有什么东西留给你,就让这些音乐唱片陪伴你。
这本《君生我未生》书中将他们二人最私密的信件、便签、日常的留言条展示给读者,让我们也在字里行间感受到浓浓的爱。
虽然他们有三十年年龄的差距,但在思想上、价值观上却是志同道合,似乎没有抱怨,没有争吵,有的只是彼此全部身心的爱。
张严平在晚上写稿子的时候,杨南生会给她送一杯热水,递一块巧克力,亲亲她的头发,再退出去。每天傍晚他们俩手牵手出去散步。杨南生曾对张严平说:平平,你就是我的小露珠。
张严平的某篇新闻稿件得到了一等奖,单位奖励她带家属薪休假半个月,她开心地带着82岁的杨南生去北戴河旅游,去他最喜欢的大海边。
杨南生曾对张严平说,我死后希望我的器官还能对社会有用,我要全部捐助出去。张严平不答应,他等张严平上班去了,自己去办理了器官捐助手续,还把写在医嘱里。
作者张严平在书中写道,“世上有一类人,当他遇到他无法理解的超世俗的事情时,便会用自己的价值尺度,把这件事变成他的杂货铺里一件符合他的价值观的商品才会安心,对这一类人,我只需不屑。”
每一种高贵的品格与灵魂都不应该被忽视;每一种真心纯粹的爱情都是值得被祝福,爱情不能用常识衡量。
向伟大的科学家杨南生致敬!向美好高贵的情感致敬!更希望那些隐忍努力为祖国做贡献的人们,得到应有的优待与尊重。这本《君生我未生》值得收藏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