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商代妇好墓的后母辛青铜觥gōng
中国青铜工艺的第一个高峰期是商后期,以殷墟青铜器为代表,而妇好墓是唯一没有被盗的商代王族墓地,出土的青铜器代表了当时的最高水平。
妇好墓共出土随葬品1928件(正好是殷墟开始考古发掘的年份,好记),青铜器468件,总共有1625千克重,以礼器和兵器为主,有铭文的铜礼器190件,其中有“妇好”铭文的共109件。
后母辛青铜觥gōng出土一对,一只在国博,
一只在河南博物院。
觥长46.5厘米,重8.5千克。整体造型前面为立兽,器首似牛似马,头上有一对大卷角,两前足是兽蹄。
后部看为鸟形,后腹部饰并拢的双翅和下垂的短尾,两后足是鸟爪。
器盖上有细长的突棱一条,棱的一侧装饰有龙纹,另一侧是怪兽。
器身前端有一个小圆孔,是流口,流下有扉棱一条通向胸部,倒酒的时候像从兽口中自然流淌,设计精巧。
把手是一个卷角的兽头。
觥的盖内和器身内部有铭文“后母辛”,“后”字的理解有争议,因为当时的文字不定型,向左或者向右都可以。
早期释读为“司”,是祭祀的意思,“司母辛”就是“祭祀母亲辛”。国博后将其改释读为“后”,是“伟大、受人尊敬”的意思,“后母辛”就是“敬爱的母亲辛”。
青铜觥多出土于河南、陕西、山西等王畿jī及周边地区,出现和盛行于商晚期,到西周中期逐渐消失,最早的就是妇好墓出土的8件觥。
展厅里还有数件出土于妇好墓的青铜器,不能尽述,就放几张图吧。
九、商的周边地区青铜器——徙xǐ斝jiǎ
徙斝jiǎ出土于河南省西北的温县,在一个土坑里(可能为墓葬)发现了23件商代晚期的青铜器。
徙斝jiǎ高37.3厘米,腹部有三条扉棱,其间有三组鸮xiāo纹,展翅直立,构图奇特,是商代铜器上少见的纹饰。鸮xiāo是猫头鹰,在商代是战神的形象。
斝jiǎ的内壁有铭文“徙”字,是氏族名,这批器物为殷墟风格,是徙族的器物。
从甲骨卜辞看,河南温县从商王武丁时便是商贵族的田猎区,徙族是商朝负责狩猎的官员。
![](https://img.haomeiwen.com/i7028941/542cde268fb1337c.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