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有车以后 刘尧左
入职后,我被分配到了内容中心的新能源组,除了日常撰写新闻稿件外,近期最主要一项工作是“光电测试”,顾名思义,该测试就是把一台新能源车充满电,跑到完全没电,一点也前进不了为止,记录续航里程。这个星期测试了两台车,一台宝马X1 25Le,一台比亚迪唐EV600。机缘巧合的是,在来广州之前,我刚刚从华晨宝马离职,所以第一台测试的车便是老东家的产品,而实测结果也的确没让我失望,这台车坚持了宝马一贯严谨而保守的标定,实际续航甚至比官方给出的数据还要多出3km。而另一台比亚迪的结果并不令我满意,实际续航比官方续航少了70km。在试了一些车之后,我得到了这么一个既不全面也不客观的结论:传统的德系日系车企,从机械层面开始造车,先开发出性能高、稳定性好的平台,再打造底盘和动力总成,最后在此基础上添加各种舒适性和娱乐性配置; 而目前国产车似乎走了一个逆行的路线,先用浮夸的内外饰设计抓住眼球,并以此作为最大卖点来营销,而在机械层面上,往往采用“先把车造出来,出现问题再弥补的思路”来开发。作为一个汽车行业从业者,我总这么提醒自己:不要总想着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实现“弯道超车”,快钱赚的快,走的也快。
网友评论